新国学网:中国传统节日习俗日渐兴起

编辑:汀滢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中秋节自己动手制作写上祝福话语的月饼,七夕节穿着汉服举行成人仪式……传统节日的习俗日渐兴起,这是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在日渐增加,而传统节日真正“归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民俗独具亲和力
菊花开处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又一个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来临,在合肥工作的小王这几天正忙自己做月饼。她购来月饼模具,自己调馅,把亲友的名字刻在月饼上,使月饼变成一份特别的节日礼物。小王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将自己对亲友的关爱随同月饼一起送给他们,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市民刘女士则买来动物款式的月饼模具,她说,自己打算和上小学的女儿一起制作月饼,让她感受一下传统节日的气氛。
与小王、刘女士自己动手做月饼不同,大多数人是不由自主地被裹挟进“买月饼、送月饼、吃月饼”的潮流。社会学者称,这就是民俗的“魔力”。循环往复的民俗模式既是一种约束我们的行为规范,也是将我们连结为一个文化群体的纽带,是我们相互认同的重要元素,使我们有一种文化归属感。
与中秋深入人心的团圆主题及强大的生命力相比,七夕节曾一度被人冷落。乞巧是古代女子在七夕中必做的事情,她们在这一天向织女乞求织布手艺,然而到了现代社会,脱离了男耕女织的人们不可能为了织出漂亮的布帛去丢针乞巧,也不可能焚香许愿。而今年七夕节,来自合肥、阜阳、巢湖、六安、蚌埠等地三四十名青年男女,穿着汉服齐聚省城,乞巧、斗巧、行笄礼、拜织女星、拜天魁星……在一曲《高山流水》中,20岁姑娘红秀梳头、插发簪,换穿三套汉服完毕,她告别了少女时代。活动的组织者赵先生说:“汉服是一种很有魅力的服饰,是民族的精粹。我们这些汉服爱好者在七夕节办一次这样的活动,目的就是通过我们自身的参与来号召大家重视中国人自己的传统文化,不要只过西方的情人节!”

传统要远离洋味
“七夕,中国情人节”。在商家的故意为之及我们故意及无意的帮忙之下,这句近几年新起的宣传口号似乎深入人心。如今年轻人过七夕,或者送鲜花、吃巧克力、喝咖啡,或者相约吃顿洋快餐,有些地方还热衷于举办接吻大赛,而女子拜织女和男子拜魁星,葡萄藤下听私语等传统习俗活动早被忘却。在一些地方,七夕节事实上已与保存历史记忆、传承传统文化变得越来越风马牛不相及了。与之类似,也有所谓的专家建议将孔子诞生日改为“中国圣诞节”,将重阳节改为“中国老人节”。
一些人已痛感西方情人节在中国大行其道,忧虑中国七夕节日渐式微,希望通过更改节日名称促使人们重视七夕节,以便保存历史记忆、传承传统文化。但当我们不自觉地说出“七夕,中国情人节”时,有意要更改七夕、重阳等节日名称时,其实已是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中国,与复兴传承传统文化的想法相背离。中国是一个悠久的文明古国,但在20世纪的百年历史中,中国人持续接受西方文化影响,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持不信任态度,甚至简单粗暴地予以拒斥。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说:有些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初期往往是以“西方化”促进现代化,后期则往往以现代化成就促进“非西方化”和本土文化的复兴。这是民族自尊感和自信心使之。假如我们还承认中国传统文化有其优越性并决心给予必要的重视和积极的回归,就必须明白:一个民族所以为一个民族而不是其他民族,就在于这种特色和韵味的传承和持守。中国传统文化不必西洋化,西洋化也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七夕节,就是七夕节,它与西方的“情人节”无关,更不是“中国情人节”。

中国元素待开掘
近些年,传统节日之所以能够得到民间与政府的重视,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传统节日体现出的“天人合一”、对人间真情的热爱、对自然的尊重,能够涤荡现代人的心灵。我们的民族正处在振兴时期,政治、经济发展都很快。正因为这个世界发展太快,好像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转弯时,车上的人们需要寻求安全感,就赶紧牢牢抓住车把,这车把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传统节日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在节日中,人们之间总有一种相互交融的浓厚情感发生,犹如黏合剂,把周围的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的日益强大,经济的繁荣,我们的文化自信心及自觉性正在增强,这些都驱动传统文化在民间回归。政府也在努力让传统节日回归。文化部公布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并列六大传统节日。
元宵吃汤圆、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我们的传统节日似乎最重要的就是吃,这导致当物质生活丰裕后,吃显得不再那么重要时,节日的味道变淡了。这提醒我们,传统节日需要充实。只有不断开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寻找新载体,让更多人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才能把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
每个传统节日都是经过千年时间形成的,这个过程中不断加进新内容,逐渐成为人们共同认同的民俗符号。比如端午节纪念屈原,闻一多先生论述得很好,过去的老百姓谁知道屈原?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激发人们的爱国之心,文人们提出端午节以纪念屈原为主题,这才让端午节与爱国之情密不可分。
让人欣喜的是,我们正在努力让节日更有中国味。“中秋送月饼,端午送粽子,七夕节您送什么给您的爱人?玫瑰?巧克力?舶来品怎能表达我们中国人的情意?当然是最有中国味的翡翠!”一家珠宝商在七夕节打出的广告语,正试图赋予七夕节新内容。若政府、社会、企业有意引导,让丰富多彩的中国元素在传统节日里尽情展现,并注入触动现代人心灵的主题,传统节日就会成为全民的狂欢节,传统文化的传承节!(刘纯友)  


关键字: 内容标签:传统节日,习俗,中国,兴起传统节日 习俗 中国 兴起
下一篇:“短命版”《历史》课本被废:那是一本非法教科书?||上一篇:这场学术“地震”能震醒谁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