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宝黛若结婚,请余秋雨先生别难过

编辑:Jina 来源:信息时报
 
文化名人余秋雨日前表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写出了“人类进退两难”,“宝黛结婚了,我们多么的难过。但他们不能在一起,我们同样是多么的难过。人类进退两难,这部小说就走向伟大了。”他借此总结道,“《红楼梦》的伟大就是让我们看到了爱和婚姻的一种脱离状态,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西安晚报》8月16日)

  余先生是大学者,我一向是景仰的。不过,笔者思前想后,始终觉得宝黛若结婚了,我们应该高兴才是,余先生为何会“难过”呢?是的,很多情况下,“爱和性和婚姻这三者不是完全合一”,但并不意味着“三者合一” 是没有可能的。就拿宝黛来说,两人有爱是不用说的,有没有“性的和谐”,谁都不知道,但不知道并不等于没有。我同意余先生说的,黛玉完全没有做新娘的准备,宝玉也没有做丈夫的准备。但这并不表明他们没有做新娘和做丈夫的能力。只不过他们沉浸在被压抑的爱情之中,还没有走到现实的谈婚论嫁这个地步而已。

  按余先生的话来说,黛玉与宝玉确实都比较诗意,“生活在诗歌当中”,不大关注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但别忘了两人是生活在锦衣玉食的大家族里,日常生活的琐碎和烦恼与他们无缘,不大可能在婚姻生活中充斥着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的问题。即便是婚后,也可以继续生活在诗意与浪漫之中。至于说黛玉喜欢耍小性儿,那要看谁来承受了,换成不解风情的呆霸王,新婚三日就闹翻了天,可换成宝玉就不同了。宝玉乐意啊,不但乐意,还很有耐心,这不结了?

  其实,宝黛结婚了会不会美满幸福,这个问题倒在其次。值得重视的是,余先生的“难过”中透露出一种欣赏残缺美的倾向。古往今来,中国文学作品中对生活、爱情、婚姻、事业的理想与现实的脱离进行了大量的展示,并从而宣扬了一种以残缺为美的扭曲的审美观,在很大程度上诱导了国人的心理倾向。人们总是为才子佳人终不能成眷属、美满家庭分崩离析、英雄人物寂寞而充满伤感不已,文学作品因此达到了一种“忧郁美”。这样的心理倾向无形中让国人在很大程度上对完美、和谐、成功的故事缺乏欣赏的心理基础。

  什么时候,国人能从内心里真正培养起祈愿美满、欣赏美满、呵护美满的审美倾向,让“婚姻是坟墓”式的病态心理扭转过来?文学大师们应首当其冲地负起责任,而不是相反。 

关键字: 内容标签:秋雨,别难过,结婚,宝黛若秋雨 别难过 结婚 宝黛若
下一篇:儒的是与非||上一篇:金庸的书要读,鲁迅的书更要读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