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歪说加之于这些历史名人,无外乎吸引读者的注意,最终当然离不了求名求利。对一个学者来说,学问做得扎实,不愁没有人注意,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学科如果你的研究独树一帜,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自然会赢得人们的尊敬和支持。然而,对一些学问不过关,又不甘寂寞的所谓学者来说,正路走不通,就只好走反说、歪说、诋毁一些历史名人这条“捷径”。
象笔者一样的普通读者见到诸如“孔子是丧家犬”、“诸葛亮想要当皇帝”、“李白是古惑仔”之类的东西,自然会被吸引住,怎么都要看一看为国人骄傲的人物怎会有这样不为人知的历史,看完了才知道,原来都是胡说八道。当我们义愤填膺,忍不住群起攻之的时候,却中了这些人的奸计,你越是骂得凶,他们躲在背后笑得越开心,因为在他们看来,你是在帮他们炒作。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但那是一种艺术创作,撞击着我们的灵魂,具有不朽的生命力。但象这样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东西,无论如何与艺术是联系不上的,顶多是些印在纸上的垃圾。
中有不足,必形于外。正是由于这些所谓的学者肚中无货,而又不甘寂寞,才想出了这样的点子。在他们热衷于歪说历史名人的背后,潜含的是他们价值观的沦丧和精神的空虚——为求名利,不择手段。求名有各种方式,让人骂虽然不怎么体面,但对一些人来讲,只要能出名,这又算得了什么?至于给被诋毁的历史名人造成了什么影响、有什么样的恶劣后果,可能根本就不在这些人的思考范围之内。
韩国《京乡新闻》此前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成了恶搞天国》的文章,称“中国的恶搞之风已愈刮愈烈,不能再让影响青少年成长的这些所谓的‘搞笑’作品泛滥成灾了”,并以此警示本国国民。我们成了别人的反面教材,这些学者甚至将名出到了国外,他们是否该欢喜欲狂呢?
对于文学经典的解读、对于优秀历史人物的宣扬,是我们每一个国人启蒙教育的一部分,如果这些歪说大行其道,对于我们孩子的成长无疑是一种误导,他们将不能明辨何为是何为非,甚或将不能辨别究竟哪些是历史、哪些是戏说,这将是多可怕的一种结果。
为了尊重历史,更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再也不能对这些颠覆经典的恶搞听之任之了。希望媒体和公众都对这些炒作关上大门,让这些所谓的学者留在自己家里自娱自乐吧。
关键字: 内容标签:历史人物,颠覆,下手,空虚,名人,精神,研究,文化历史人物 颠覆 下手 空虚 名人 精神 研究 文化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