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重新审评历史名人名著,还原历史人物真实,探究古典名著真谛,这本是学人的本职工作和职责所在;为了让学术成果更好地走近大众,采取一些通俗、有趣的解读方式,这也无可厚非。但是,仔细分析他们的“新发现”,我看不到丝毫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看到的只有牵强附会和被无限夸大的只言片语。
为什么有人“语不惊人死不休”地颠覆名人?我想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为了标新立异,行颠覆名人之事,成自己出名之实。你李白英名远播古今中外,我偏偏把你说成是“古惑仔”,这样的“创新”,谁做得来?我做得来!一时之间,赚足关注,一夜成名。
二是吸引眼球,发笔“名人财”。翻看那位博士以前的著作,对李白的认识也并非如此无稽。但严谨的学术研究,可能远没有现在这样吸引人。我不枉揣测,他也许是受了一些人一夜成名、其著作洛阳纸贵的启发,故作惊人之语,实际上是在为他的新作鸣锣开道。
古代名人和古典名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对此,我们该做的是挖掘,是发扬,让它们焕发出新的时代意义,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力量、思想源泉。颠覆名人是对文化的伤害,而如果伤害文化的是本来承担着研究和传承文化责任的学者,这该是怎样的讽刺?
所以说,学术界在解读历史名人和传统文化时,追求趣味、通俗化,也应有边界。肆意戏说、歪说,故作惊人之语,这是不该提倡的;不惜以伤害文化成就自己名利的做法,更是当刹。
作者:陆天明
关键字: 内容标签:边界,应有,解读,历史名人边界 应有 解读 历史名人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