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自觉?

编辑:汀滢 来源:解放日报
 
在文化自觉各色各样的呼唤声中,是不是应该停下来问一问,我们真的在文化自觉吗?什么是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文化自觉呢?
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例。我们常将市场视作“看不见的手”,意指供求规律、价格杠杆以及自我调节的市场力量。然而,这并非是斯密的原意,斯密并未如此说过,而是后人“加”进去、“丰富”出来的。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中,“看不见的手”各提到一次:一处指富人不经意把他们的经营成果分给了穷人;另一处指在国内和国外贸易利润均等的情况下,商人追求自利才可能促进国内的社会利益。深究一下,其实“看不见的手”里蕴含着后“加”的深意,是斯密未说出来的。这是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费孝通的文化自觉论中,有没有这种“有趣”,另当别论。但丰富或另添新意,肯定是有的。
费孝通是在反思一生学术研究时,提出文化自觉论的。他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我们能不能这样理解:文化自觉是一种觉悟,首先在于觉悟到文化的作用;文化自觉是一种途径,是一个在对自己文化自知的基础上求得自明的过程;文化自觉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进行正确、自主的文化选择、传播与创新。费孝通的文化自觉论,有极其明确的针对性。研究文化自觉,可以上下五千年,可以求诸先秦诸子百家,可以叩问康有为、谭嗣同,但不能忘了文化自觉的真髓,在于当今文化转型的自觉。文化自觉有两种相互联系的状态,一种可以称之为学术探讨状态,一种可以称之为实用实践状态。目前这两种状态,以前一种为主,后一种还在敲门。
在文化自觉的“众说”之中,有“四说”值得一说:
一说,文化自觉应该成为一种执政理念。明确政治经济,都是与文化密切相联系的。高度重视文化对政治与经济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使重视文化建设、发扬先进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发扬传统、传承文明,成为执政“本能”,成为理所当然。文化可以搭台,经济可以唱戏。但这里“搭台”,应是指真正的文化建设。那种唱几首歌、跳几个舞即兴式、应酬式的“搭台”,不能称之为文化“搭台”。把文化当作经济伴娘伴郎的思维,应该彻底抛弃。
二说,文化自觉要为建设现代先进文化服务。文化自觉不是为自觉而自觉,转型不能漫无目标。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为发展和建设先进文化服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自觉要有助于在全社会确立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发扬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确立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好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联系工作。这是当前文化自觉的世纪大工程。
三说,文化自觉可以成为继承传统文化的一条通道。自知之明来自于自知。文化自觉也应来自于对传统文化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的自知。研究传统文化,可以千姿百态,可以目的不同,可以在山阴道上各看各的风景,但是,对传统文化的自知是必然的通道。由对传统文化的自知自明求得文化自觉,求得文化的自主能力与自主地位,应是继承传统文化值得大力提倡的一个方面。
四说,文化自觉可以成为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一座桥梁。在全球文化大交流的背景下,文化自觉不能囿于一国一地,吸收别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文化,应是文化自觉的题中之义。尤其是属于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更应拿来为我所用。文化自觉,还可以看作是一种境界,一种把握了文化规律进入文化自由的境界。在中华文化觉醒的时代,无论执政者、知识阶层,还是被称之为民的百姓,都应该朝着高度的文化自觉方向孜孜以求。( 秋末)


关键字: 内容标签:需要什么样,自觉,文化需要什么样 自觉 文化
下一篇:《哈里•波特》神话背后||上一篇:中国人要摒弃弱国心态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