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中国时报 外交政策能一意“独孤求败”吗?

编辑:Jina 来源:星岛环球网
 
执政党这次操作以台湾的名义加入世卫遭到空前挫败,几乎是以“丧权辱国”的处境收场。而回顾台湾近年来在国际社会所遭到的羞辱,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年九月所推动的台湾加入联合国运动,陈水扁每回出访操作的“过境”外交,无一不是“国际招辱转内销”,试图以中共打压/台湾羞辱/民进党维护尊严的标准公式,来动员台湾人民的选票。这种操作模式,过去七年好像都是如此。

    如果要以一两句话汇整这种操作策略,那就是“对内选举至上、对外独孤求败”。民进党对内精于选举已是社会共识,不需赘言;至于为什么对外是“独孤求败”?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曾在作品中描述了一位绝世剑术高手,复姓独孤,但一生难逢敌手,欲求一败而不可得,是故取名“求败”。但民进党在外交政策上的所谓“独孤求败”,却是“求败”而自陷“独孤”。

    民进党这几年来与若干基本教义派互为牵引利用,一方面利用御用媒体及地下电台不断宣扬尊严、正名、制宪的绝对正当性,再以完全不顾国际情势的莽夫姿态,鼓励当局在诸多友邦之间横冲直撞。只要任何人提出理性的批评,都可能遭到御用媒体以“统派”、“不爱台湾”等语言加以羞辱或质疑;久而久之,这类躁进的瓦釜之音,居然也得到了当局黄钟般的肯定。所谓急“独”,指的正是这种瓦釜喧哗、莽冲乱撞的不理性状态。

    当台湾不断在外交的缓冲区与灰色地带横冲直撞之际,我们国际上的友人开始日渐减少,实质上是更为“孤”立。以今年世卫案为例,台湾事前耗费资源去动员、布局、游说,最后却连美、日、欧盟都投反对票,甚至连砸大钱买来的友邦也纷纷倒戈。当局如此暴虎冯河般地呛声,换来的却是欧美等大国的不耐,而频频与中共连手教训台湾。久而久之,台湾在国际眼中沦为亚太地区麻烦制造者,不但联合国与世卫进不去,连在APEC、WTO的角色扮演都陆续开始受到挤压,愈来愈像是亚细亚的孤儿。

    由于两岸情势不稳,企业在台投资却步,国内消费成长迟缓,经济内需萎靡不振,其恶果已在经济统计数字上陆续呈现。但执政党为了掩饰其经济施政之无能,就只好在一次次的选举竞逐中,激化统独对立与族群摩擦。每当台湾在国际上遭受一次挫败,民进党就可以在国内将之转化为中共对台湾尊严的羞辱,进而激化认同争议,以利其选举操作。以此次世卫入会案为例,我方明知台湾成功入会之机率为零,却硬是要塑造国际打压的悲壮气氛。这就是明知其必败,却乐此不疲的“求败”。总之,民进党当局在政策上急独、在友邦间孤立、在国际组织上力求壮烈败北,以营造其国内选举之资本─这就是“独孤求败”四字所刻画的意义。

    问题是,这种“独孤求败”的外交政策不仅触怒友邦,更不利于台湾的经济发展。像联合国、世银这样的组织,台湾加入与否可能形式意义与实质意义参半。即便是世界卫生组织,大概也只有在传染病来袭的时候其会员才会真正感受到差别。但是像东协 (ASEAN) 等区域贸易组织,或是台湾与韩、日、美欧之间可能的自由贸易区协议,却是台湾必须要奋力寻求参与或加入的组织,其实质意义远大于形式意义。本报社论曾一再指出,一旦2010年东协加三成形,而东协诸国又与欧美等加签自由贸易协议,届时被排除在外的台湾,将快速丧失双边贸易与多边贸易的比较优势,形成经济边缘化的重大危机。如所周知,台湾能否加入或签署这些区域贸易协议,美国的影响力极大。我们独孤求败的政策若一再触怒老美,将来必然会不利于台湾的经济布局;这不是爱台湾,而是害台湾。

  台湾在五年前忍辱负重,终于以“独立关税领域”的名义加入WTO。数十年前,我们也以“中华台北”的名义加入国际奥委会。如果照民进党独孤求败的逻辑,是不是该先退出WTO与国际奥委会,再以“台湾国”名义重新申请加入,如此才算正名、才有尊严、才能展现台湾是主权国家?外交上实质的国家利益,终究不能与民进党胜选与否的政党利益,完全画上等号吧!

关键字: 内容标签:独孤求败,外交政策,中国时报,一意独孤求败 外交政策 中国时报 一意
下一篇:主流民意决定了流行语的力度||上一篇:金庸剧撑起“华流” 值得如此高兴么?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