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按习常的思维,作为风华正茂的年轻一代,是该对权威的文联、作协心怀谦虚恭让的。但现在,已被称之贴满反叛、另类标签的青春写手们,其口气更是“咄咄逼人”了。无意加入职业组织不算,无所顾及直言“炮轰”不留一点情面,根本不把曾经人人敬仰,人人渴望成为其中一员的文联、作协当一回事,放在眼里。
“80后”作家何以够胆冷看文联作协?在笔者想来,无非有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一是,“80后”作家自己有“门路”底气足,当初依赖成名的写作反倒成了消闲的“副业”。试想想,作为飙车好手的韩寒,有空就去参加几场竞车比赛消闲,或者突然心血来潮就与前辈作家论战一番,引来众人骂观,投其所好,何乐而不为?而自言有商业潜能的郭敬明,在商界且能闲庭信步策划谋利,左文右商,又何必对文联、作协“顶礼膜拜”而“俯首称臣”呢?
二是,文联、作协的权威地位已经下滑,未能走在时代前列,难以实现“文学招安”。以前,文人要名扬天下,在文学界获得认同,非依傍文联作协不可。有个“作家协会会员”的头衔,大可以在报刊杂志登载些小文章。而如今,在网络异常发达的时代,有写作兴趣和能力的人,在网上创作同样可以博取高点击率、阅读率,赢得声望。甚者,大红大紫成名后更可以招徕书商为其度身订造出书,干嘛还要依附文联、作协,繁琐地填表登记,交纳费用,参加自己不愿分身的文山会海呢?
三是,文坛发展多元分化,商业手段炒作、包装轻而易举,让青春写手扩大了生存空间。在这个包装、炒作漫天飞的年代,只要你敢大胆地写,大胆地骂,甚至大胆地脱,大胆地俗,都可以一夜成名。唯利是图的书商,可以给予任何一个个性张扬的青春写手最大的生存空间,以及想要的一切名利。而这,在严肃的文联与作协组织里面能实现吗?
综上所述,“80后”作家有敢向文联、作协叫板的“胆量”,是有其社会发展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或者,在激辩回应“炮轰”的同时,我们的文坛自身该反思反思了!( 李亚广)
关键字: 内容标签:作协,文联,炮轰,作家作协 文联 炮轰 作家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