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能给“谢师宴”戴上不良风气的帽子吗?

编辑:Jina 来源:新华网
 
据《工人日报》报道,近日南昌市高调下发了《关于严禁操办“升学宴、谢师宴”的紧急通知》,把“谢师宴”视为“不良风气”。但记者连续多日暗访酒店发现,“谢师宴”却一刻也没有被真正叫停过。 
    其实,大摆“谢师宴”的场面,不仅在南昌火爆,在其他地方也一样流行。随着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陆续发出,“谢师宴”将在全国持续一个月以上。学生考上大学,应不应该摆“谢师宴”?人们见仁见智。有的认为“谢师宴”有利于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官方不应当限制;而有人则认为“谢师宴”把人际关系庸俗化了,社会不应当倡导。但最近南昌市政府将“谢师宴”列为不良风气,许多人表示并不赞成。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当前火暴的“谢师宴”?
    首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借子女升学之机,大摆“谢师宴”敛财,应当坚决制止。不可否认,有的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工作时间比较长,与各方面的交往也比较多,当子女升学时,通过操办“谢师宴”达到“回笼”一些资金的目的。这种情况明显属于不正之风,理所当然地应当受到抵制。但是,对领导干部借婚丧嫁娶、孩子升学之机敛财的问题,不应简单地用禁止操办宴席和控制宴席规模来解决。即使不办宴席,有的领导干部照样可以接受礼金;即使只设一桌宴席,收受的礼金可能比开十桌宴席还多。预防腐败关键是从源头抓起,应监督领导干部的个人财产,实行财产申报制度,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一经发现财产来源不明,坚决予以查处。
    其次,对于民间没有谋利目的、带有庆贺和感激性质的“谢师宴”,不应视为不良风气,更不应一律加以限制。应当承认,绝大多数“谢师宴”都是家族、朋友、师生之间的应酬。金榜题名是人生当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对学生十年寒窗的肯定和回报,通过“谢师宴”的方式,让学生对培养和关爱自己多年的家长、老师和朋友表达谢意,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南昌市的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宾馆、酒店等场所对“谢师宴”明察暗访,显然太过分了,有侵犯个人隐私之嫌。可以说,“谢师宴”已经超出了“谢师”的基本内涵,成为社会上的一种民风民俗。济南市叫不停的“谢师宴”,恰恰说明“谢师宴”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应当给“谢师宴”一定的生存空间。
    当然,感谢老师也好,答谢亲友也罢,摆“谢师宴”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应当增加一些更加节俭、更具创意的活动,赋予“谢师”更丰富的内容。

关键字: 内容标签:能给,戴上,风气,帽子,不良,谢师宴能给 戴上 风气 帽子 不良 谢师宴
下一篇:选秀和裸体不是宣扬美丽||上一篇:《梅兰芳》的哀伤床戏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