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话说“大师”满街跑

编辑:秋痕 来源:网络
 
常言物以稀为贵,可见,满街跑的必定便宜。这年头手搭凉棚,张望过去,大师身影依稀。放眼现在,以擦鞋、奉承、抬举为料织就的大堆大师帽子,或自戴或派发,一不留神,人们发觉已经满大街的跑着“大师”,相当的“便宜”。小市民见多识广了,也乐得多了这些茶余饭后的谈资。扯吧,要当一名大师简单得很,往庙里一钻,头发剃了就成了。 
  关于大师的话题从未停息过,特别是送走了一批公认的大师后,人的内心总还是期待有那么一个两个能够替补的。旗帜,得扛住。
  有对80后一代寄予了无限期待的,仿佛那字里行间也有分明的泪光,“咱们生不逢时赶上动乱……”预言80后一代人将出大师。这跟预言人总有一死,有何区别?千年老千的低劣骗术嘛,骗眼球。
  大师者,造诣精深,学贯中西,自身有所创新,于人亦能造就一批名家……没有唯一标准,有的是对学者学问人品等的最崇高敬意。
  有名无气。先说名利,名利,有名有利,文化新闻隔三差五的就有某某电视剧要重拍。无外挂海选的羊头,卖炒作的狗肉,出的是名,赚的是利。文人总有文人的做法,既想当妓女,又要立贞节牌坊的人大把。当今这类人在传媒上赚足了眼球,也丰收了名利,却不能被冠以大师之名,因为“气质不佳”。这些人为了出名,骂是不绝于耳的,看起来是彼此间谁也不服气谁,大伙看了热闹,也鉴定完毕:痞子!
  一身的轻浮气,怎有大师的博学该给人厚重之感?一个人成就高低,天赋固不可缺,厚道踏实也不容忽视,甚至更为重要。大师之人有创新之见,必是其天赋的过人之处,而这又基于自身的深厚研究,学问之获得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夫,不厚道、不踏实的做学问,又怎能厚积薄发?轻浮之徒钻营私利,狡黠有余却也斤斤计较,上不了台面却又挂不住面子。难怪一旦有什么过气“文化名人”跳出来指手划脚找人单挑或者自找被群殴,人们就会自然想到这人恐怕要卖书了。无它,伎俩被别人用滥了。真要卖书,自己开发新招去。真不是卖书,跳出来干嘛,有空就做学问去吧。
  一些人学识不可谓不博学,亦有胆有勇气,也颇有创新之举,却终究成不了大师,一颗名利之心在作祟。其实,所谓大师除了对学术的认可外,更多的时候是对他道德的肯定,有多少追名逐利的人能被称为大师,而留名青史的?恐怕是,既然大师无望,那就痞子下去吧,也好捞点实惠。

关键字: 内容标签:满街,大师满街 大师
下一篇:争先恐后出名的悲哀||上一篇:多一点“大家风度”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