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我是王朔,也会“撒泼”下去!

编辑:汀滢 来源:人民网
 
近日王朔再度发飙,在6小时不到的时间里连发24篇博客,其中有超过半数的博客文章都是直指某些他认为的不良媒体,并连续辱骂成都、沈阳等四个城市。
王朔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历史自有公论,但他最近以来的一再出位表现已经到了让人不能不关注、不能不说的地步。
作为一个被《空中小姐》、《我是你爸爸》等作品所激动过的读者,还是能够接受王朔如今在网络上撒泼的这股“泼男气质”,就他个人的做事风格语言风格也算是几十年如一吧,不容易啊!我就纳闷到底王朔中了什么邪,突然豪言壮语起来,且大有一发而不可收拾的阵势。等我仔细看了近一段时间以来的种种是是非非的过程后,发现了一个问题,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我是王朔也会撒泼下去。
王朔文坛落寞很久,现在看来他以一本《我的千岁寒》再出江湖前,并没有想为自己的此番出山规划好路线行程,最终是误入歧途,这个过程有他获得“第二种成就快感”后意气用事的主观原因,也有媒体的不分青红皂白的盛情替人做嫁衣的诱因。王朔误入的这个歧途就是网络博客。博客本来是纯粹的私人网络日志,但是它在各大门户网站的大力推广下,在众多博客公共事件的推波助澜下,已经逐步形成了功能、动机分为三六九等的利益中转站。它的奇特传播路径及效果,使相当多先觉者将之由私人后宅花园装修成了下沉式城市商业广场。以老徐博客的知名度及其在中国博客发展的标志意义,以王徐二人的私交,王朔迟至今日“触博”完全称得上是“相识恨晚”。
博客事实上给了王朔一次“再就业”的机会,一扇大门打开后,他看到了他以前用千万汉字也无法码起的一个大舞台。这个舞台的“效果”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一呼百应,或许王朔更喜欢称之为“想说就说,想到就说,听到就说”。于是,这个作家开始成为一名实名举报人,一个他人家庭隐私的揭露者,一个觉得哪个城市不顺眼就随手送些绰号的民间城调人士。到此为止一切都算正常,论语言恶毒、揭幕之触目惊心的博文,耐心找的话博客中不乏其例。而此时传统媒体扮演了王朔博文二传手的角色,名人博客加问题博文使王朔的博客成了媒体的香饽饽。问题就出在这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传统媒体养成了从名人博客中找新闻(甚至干脆扒新闻)的习惯,新习惯有了,但新行规并没有相应跟上,疏于规范必然带来新闻价值判断上的偏差。如何判断博客主人日志的意图到底是什么,如何避免被人利用,如何不落入虚假新闻的陷阱等等,都需要认真破题。事实上,网络媒体走得更远,在有意地混淆新闻和博文的界限,虽然负责任的博文或许有新闻价值,但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不能自动宣布“公民媒体”时代的到来。王朔一不小心过了一把“公民记者”的瘾,但这位“公民记者”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率性而为而已。这不,传统媒体的追捧最后撩逗出了这位“公民记者”的泼男本色,将四城市的媒体记者大肆诋毁了一番。
按说王朔是应该有“衣食父母”的概念的,以前是读者,现在恐怕还要加上媒体了——如果他想靠博客走出一条野路子的话。比王朔还大嘴的我们已经见过不少了,没有谁会拿媒体记者开涮的,至少也懂得“一分为二、各个击破”的道理,王朔以前也横过浑过,却没拿媒体记者开炮过,所为何故呢?其实,都是博客中几篇毫无文字章法的博文的“成功”闹的,他隐约觉得自己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发布信息的通讯社功能,于是迫不及待地跟媒体撕破脸。王朔还是不了解中国的博客——它仰赖媒体的二传手式的炒作惯了,还无法独立存活。
不过,还有一个好信息送给王朔:在媒体深刻自省自己患上越来越严重的博客依赖症之前,还是无法控制自己不点击鼠标打开王朔的博客。唉!换了你是王朔你会放下撒泼立地成佛吗?
作者:高永峰


关键字: 内容标签:我是,撒泼,也会,王朔我是 撒泼 也会 王朔
下一篇:官员霸道的底气哪来的?||上一篇:中国人的厚道早不知哪里去了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