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前,朱元璋反腐的决心不可谓不大,只不过他的反腐措施,诸如建立特务机构厂卫等,到头来却成了专制极权统治的帮凶爪牙。
六百年后,在宣扬民主的时代,我们看到这么一则新闻:“西安市碑林区委组织部对240名处级领导干部实施民意调查,请跟他们朝夕相处生活在一起的市民监督领导的生活圈、社交圈,让群众来给240名处级领导‘画像’”
朱元璋泉下有知,会否觉得欣慰?明太祖任用亲信“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是否与当今这一监督“新风”惊人一致?
关于西安的这条新闻,都有些怎样的评论?“监督官员孝、敬、忠等道德行为的“火眼金睛”,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官员邻居的参与。 因此,请邻居品评官员“私生活”,这既是落实群众路线的需要,也是强化监督的应有之义,值得肯定和推广。”
果真如此吗?明律规定:凡是抓人,必须人赃俱获,或者有确切的证据才能够去抓。但锦衣卫抓人多是扑风捉影。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应切身体会,政令的本身看起来都像模像样头头是道令人振奋,却在执行之时被打了折扣,更有甚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结果面目全非。这是在现实中执行不力。
诚然,政府官员手握权力,恐有谋私之嫌,必须暴露在阳光之下以证清明。而现有的行政监督和法制监督体系的确无法充分完成这些责任,不少腐败不公正现象亦是通过媒体曝光引起关注,行政法制展开调查,从而真相大白。
诚然,民众积极行使公民权利,进行民议,为廉政建设出力建言值得称道,
但是,必须提醒的是舆论监督事实上只是造势,真正对官员有约束力的依然是行政法制等机构,现实中,往往不是这些机构没有权力对腐败进行制裁,而是官官相护之类的官场潜规则在作怪。舆论造势最后仍然要动用的是“权力”。
公民对官员私生活进行监督,首先就是一种权利约束权利的行为,尽管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说:“一切有权利的人都爱滥用职权,这就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权利滥用的办法,就是用权利去约束权利。”公民在让政府官员变作透明人的同时,事实就是变得在滥用自己的职权。
面对几百年前的专制过往,为什么民众对此仍不自省?一介草民无权无势,有几个敢在权柄在握的官员面前说三道四,还真的去举报?赞同政府推行民议官员私生活,其实是在纵容政府无视公民权利,是专制抬头。一旦政府以此为由,将之用于行政,无异于“厂卫”再现。
历史总是相似,还记得一些时期吗?街头坊间无不互相诽谤,舆论舆论,众口烁金,积毁销骨;或者邻里之间互相提防,人人自危,噤若寒蝉。
要张扬草民心声,靠的不是当权之人微笑着说“欢迎大家对我提意见”,而是要督促政府尽快建立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措施让挺身而出的人能够得到真正的保护,期待正直的声音,又怎能让勇敢站出来的监督者受到伤害?并非要去鼓励探究隐私,成了风气,最终互相猜忌,使权利滥用,民主蒙羞!
关键字: 内容标签:私生活,官员,市民,监督私生活 官员 市民 监督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