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何时不再“沾上高考就人性”

编辑:汀滢 来源:光明网
 
高考临近,报纸等媒体上多了许多如何给考生减压和提供考试期间营养的资讯,全国各地的情形大致差不多,除了教育部门“严阵以待”,很多相关部门也是全力以赴,都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减少对考生的影响。
西安市城管执法局从6月1日开始,对全市52个高考点设立秩序维护执勤站,对接送考生的机动车辆违章现象实
行“三不”措措施,一是不贴“黄条”,二是不罚款,三是不锁车,体现文明执法,人性化执法。(6月2日《三秦都市报》)还有的地方政府专门下文,设定一个禁噪时段,授权环境检测部门严格控制高考期间各建筑施工单位、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等单位的噪声污染,违者将处以重罚。
至于120将紧急派出救护车免费接送因为堵车而短时间被阻考场外的考生;交警加强警力疏导交通;医疗队全程待命救护考生等等,这些人性化的举措有很多,一到高考时节,职能部门如果不放下手头的工作,全力以赴参与到高考中来,那就不能称为是“人性化”,这已经成了一种惯例。
很多从高考走过来的人对这种现象不是很理解,过去的高考虽然也是很神圣,但是也只是存在于教育部门以及学生和家长的心里,社会是少有关注的。考试就是考试,考生要学会自己安排一切,那像现在的高考,简直贴满了画着玻璃杯的“小心轻放”标签,生怕手重一点就会给高考造成损伤一样,每年的高考日子,空气中都像是弥漫着小心翼翼,说话不敢大声,好像会影响到考生的正常发挥一样。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考试有不少,能够享有高考待遇的考试简直是凤毛麟角,一到高考,政府把营造良好高考环境当成头等大事,职能部门以为考生提供服务为己任,沾上了高考,轻微的违法行为可以不受处理,高考已经不仅仅是考生的事了,而是政府的事,社会的事。
之所以高考被社会如此关注,除了高考本身的重要性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社会对待考试的理解没有步入正轨,虽然这些年高校扩招,高考已经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是由此也产生了诸如名校情结、热门专业情结等副产品,而且,独生子女的出现让高考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虽然这都是高考变得很“易碎”的原因之一,但是真正的原因还是社会对高考的期望值太大,过去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有工作,可以出人头地,现在虽然这个功能在减退,可是因为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了,所以一时不能改变,社会导向都把考上大学当成成才的路径,因此才会让高考变得很敏感,才会让素质教育始终成不了主流。
所以,对于高考我们应该多多关心,但是不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关心,提供条件而不是去不顾原则地创造条件,让考生以及家长抱着平和的心态面对,就像是一场参加一次普通的的考试如何。
作者:董刚 


关键字: 内容标签:高考,沾上,人性高考 沾上 人性
下一篇:中国离“全民皆是大学生”有多远?||上一篇:一分为三看《三国》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