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水浒传与中国的“拳头文化”

编辑:汀滢 来源:广州日报
 
年少时读《水浒》,看到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一节,觉得挺过瘾解恨的——面对邪恶势力欺负贫弱,花和尚鲁智深站出来伸张正义,为民伸冤除恶。
年长之后,特别是有段时间播放连续剧《水浒传》,听到刘欢高亢的嗓音演唱的主题曲,什么“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神州”,才明白为什么过去流行“少不读水浒”的老话——以《水浒》为代表的传统小说,反映出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不良的一面:拳头文化和暴力倾向,多读对青少年人生观确实会产生某些不良影响。拳头文化导源于流民文化。流民背井离乡,居无定所,身无定业,游荡正常生活之外,谁的拳头大,谁就最有势力。
拳头文化一个特征就是,一言不合,则拳脚相加。这一点,在今天的中国远没绝迹。
《广州日报》前天刊登了一则一言不合惹来杀身祸的案例:一对老乡,顾某和邢某,饭席间,顾向邢某提出,给自己找份工作,邢某答应了。饭后,邢某在离开时拍了顾某的肩膀说:“做人要自己努力,不要老靠别人去施舍。”——此前邢帮助顾找过工作——因为这句话,顾某就认为邢某瞧不起自己,上前与之争吵起来;深夜,顾又怀揣刚买来的水果刀和邢某扭打起来。最后的结局是,顾用刀刺中了邢某的腹部并致其死亡。
不说这句话本身含有劝勉之意,即便说时可能在语气、语调上含有嘲讽,但也不至于要置对方于死地。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重要工具的语言,在这起案例中,却成为凶杀的导火索!死者何其无辜,凶手则钻进语言设置的牛角尖中出不来。
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我们,都知道因为挖苦、嘲讽等引发了多少同学间的不和。就在前晚,电白校园正上初二的学生间,发生两死四伤凶杀案。仔细想想,年轻学生能有什么太大的利益冲突呢?是否也是由语言冲突,导致身体冲突,最后酿成惨剧呢?
类似因为言语上导致的冲突,还有很多,前不久,轰动一时的沈阳押钞员击毙客户案,其开始也是因为双方发生口角。在服务行业,服务员与服务对象之间,很多争执都源于用语不当。所以最近各行业纷纷出台禁语,应该说是抓对了。禁语多了,说得少了,冲突自然就会减少。
因此,我们不可低估不良言语在人际交往中的杀伤力。当然,人与人之间,不可能都那么友好、友善。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某些话可能充满恶意,不怀好意,冷嘲热讽。面对此,有时真要做到这个耳朵进去,另个耳朵出去。言者姑妄言之,听者姑妄听之。听到不顺耳的话,就当对方在放屁,让它随风而去。
可惜,许多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一听到不顺耳的话,轻者反唇相讥,不肯在言语上输于对方,非要争个高低不可;重者动手动脚,乃至呼朋唤友,大打出手。结果是逞一时之快,可能做出后悔一辈子的事情。
作者:谈瀛洲


关键字: 内容标签:水浒传,中国,拳头,文化水浒传 中国 拳头 文化
下一篇:一位“局长”的死刑与看病难的民生||上一篇:文化遗产的自救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