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先生5月30日表示 ,该活动属于非政府的民间行为,有商业活动在内,主办方也不是法定的国际组织,但长城是世人公认的世界奇迹,公认的不入选将会影响到评选活动的权威性。他并表态说,中国国家文物局的态度是:对此评选活动既不抵制,也不会以发红头文件的形式组织投票;但是对于中国民间的组织参加评选活动,国家文物局也不会反对。单先生这套说辞,可算是圆滑老到,基本上是哪头儿都不得罪,这样的官话实在是让人挑不出毛病,至少反对和支持的两派都可以从中找出自己的依据来。
反观为长城“争奇”拉票的中国长城学会和八达岭特区,说出的话则叫人不敢苟同,而且破绽处太多。他们是力主长城“称奇”的,偏执一辞,本无可厚非,只是公关功夫尚欠火候,做出的事、说出的话都带着几分令人苦笑不得的拙劲。短信投票收费被人质疑,他们立刻解释:短信费用三成归电信营运商,七成捐给瑞士那个基金会。这虽然撇清了长城学会从中渔利的嫌疑,但却又背上了对瑞士的那个基金会谄媚的嫌疑。试想,那个基金会号称“七大奇迹基金会”,倘若长城没评上“七大”,这笔钱恐怕就为保护别的奇迹作了贡献,而掏钱的中国人恐怕未必愿意,因为他们自掏腰包投的是长城的票,如果把这笔钱国际主义了,这事儿怕要先商量商量再说。而拿这笔钱捐给瑞士那个基金会,则绝不“费厄泼赖”,大有拿钱买“奇”之嫌,恐怕也轻易做不得也么哥,反不如直接入了长城学会的账,也为保护我们的长城做点儿贡献。
上述昏招儿,且放下不表。更让人哭笑不得的,还是八达岭特区那位新闻发言人的表态 。这个表态算是奇文,应该天下共赏。这位发言人表示,长城如果此次落选“新七大奇迹”,不仅是北京的悲哀,中国的悲哀,还将是世界人类文化的悲哀。其实我倒觉得,这悲哀其实只属于他和他所在的机构。
至于目前长城票数偏低的原因,这位发言人认为:一是“世界新七大奇迹基金会”作为一个民间组织,国人对其重视度不够。二是此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这位发言人声称,从中华民族情感上来说,长城入选“七大”可以促进民众的爱国热情;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不仅是北京的事情,还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事。”这样的逻辑,这样的振振有辞,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试问,一、中国人凭什么重视一个瑞士的民间组织?二、长城进不了“七大”,民众的爱国热情就减退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要关心,难道非得把民族感情寄托在长城入选“七大”上?我寄托在故宫、布达拉宫上行不行?
最可笑的,其实还不是这段奇文,而是这位发言人的另一个表态 。这位发言人的原话如下:“万里长城,虽没有纳入费隆的视野,但在人们心目中,长城的确是‘世界奇迹’,在英语里,是‘伟大的墙’。但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哪个组织或者机构,给长城这样一个说法。”且不论费隆(B.C.280-220)是否知道长城的存在,单只论找世界上的某组织或机构给长城一个“奇迹”的说法这个说法,就足以让人笑掉大牙。
奇迹,必得得到公认才算数,否则都只能是一家之言。费隆当年个人评选“世界七大奇迹”,受人类的认知程度所限,得到举世公认本也说得通,但那些奇迹毕竟是经过岁月磨砺才得到举世公认的,而绝大多数人对费隆版“七大”的认可,更多地停留在对历史记载的信任之上,毕竟除了金字塔至今犹在,其余六者早已灰飞烟灭。而今天,瑞士人弄出来的这个“新七大”评选,不过是一场拾古人牙慧的游戏,现今世界上所存的“奇迹”其实已近远非“七大”所能涵盖,而看看那个基金会的评选标准,可知进不进“新七大”其实都无所谓,进了的未必都是“奇迹”,而“奇迹”未必都能入了瑞士人的“新七大”。
奇迹,譬如长城,是一个实际的存在,并不因为某间国际组织或机构的认可与否而丧失它的“奇迹”属性。长城,不是张艺谋电影里那个到处打官司要说法的秋菊,人家给不给说法,其实丝毫无损长城的“奇迹”。给,能怎样?不给,又能怎样?抱着自己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却要别人给个说法,这样的做法实在没有底气,也没有骨气,不禁让人怀疑,这位发言人和他所代表的组织或机构,脑袋后面是否还拖着一根大清朝的辫子。
关键字: 内容标签:秋菊,长城,讨说法秋菊 长城 讨说法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