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游走于儒道之间

编辑:Jina 来源:温州日报
 

最近,偶然打开电视,听到于丹教授谈儒道相济,构建人的精神世界的话题,颇有些同感。儒者,心系治国、齐家、平天下之念,行于社会;道者,以清净无为之风,隐于世间。两者本是截然相反的两种处世哲学,而现实生活中又难免融于一身,包括我在内,世上绝大多数人都游走于两者之间,所不同的是,离谁近点罢了。 
  “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这是自古以来文人士大夫的道德操守。这话看似简单,做到谈何容易。看到别人开奔驰坐宝马,难免动心,自责自己的无能。偶闻某商业巨子英年早逝时,又不免扼腕,看淡一切。从古至今,哪怕是英雄一世,也要受缚于此,游走于儒道之间。苏轼曾有“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豪情,亦有远贬海南的悲凉。“诗佛”王维处处透着洞明,亦不免宦海沉浮,谁又能逃脱儒道两家对自己心灵的煎熬呢?
  儒道相济古已有之。以我看来,儒道就是太极两仪,阴阳相反却互为表里,融为一体。世界既需要积极践行的儒者,又需要超脱的道者。于个人间,既需要激情澎湃、指点江山,又需要宁静淡泊颐养性情。社会的和谐,心灵的和谐,便是如此,就是让每个元素发出各自的音符,不同的音符合奏出美妙的交响乐。
  于我而言,奉行“道为体,儒为用”准则。整天心忧社稷,不懈奋斗,确实有些累,觉悟也没到那份上,还须淡泊轻快些。其实,为了一级官阶,为了一点工资,媚颜屈膝也着实心累,常年以往,势必折损阳寿。从经济学上讲,虽然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多了,可创造价值的时间短了,未必合算。耳边也经常听到一些人抱怨社会命运如何不公,其实上帝之手精准得很,能享的福总有定量。大富之家,虽物质富足,但常出现夫妻失和,子孙不孝的事情;贫寒之家,照样人才辈出,光耀门楣。为什么没几人算得清这笔简单的账呢?概是因为财富易量,感情难衡罢了。相反的,道家思想过重,难免产生宿命厌世情绪,儒家积极入世的理念正好弥补了这点。因此,以我愚见还是秉持“尽人事,听天命”的理念,凡事尽力而为,真是天不遂人愿,也只能淡然处之。
  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文明已很富足,但反而人人喊累,欲求不满。究其原因,还是心灵的力量不够,难以做到内心的从容淡定,无法把握儒道之间微妙的和谐。大家不妨在拼命赚钱的时候,抽出几分钟,一杯清茶,一部经典,做做心灵瑜珈,或许这样更能活出自我、真我。 

作者:杨骄俊


关键字: 内容标签:儒道,游走儒道 游走
下一篇:中国龙:是耶?非耶?||上一篇:要成为文化斗士需潜心读书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