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把国学熬成一锅鸡汤

编辑:Jina 来源:成都日报
 
如今又是“国学热”。 
  任何一种热,都是发烧所致。从医学角度论,发烧是有好处的,能够激发免疫力,杀死一些病菌。“国学热”也是这个道理。适度地热一下,可以平复狂躁的心态,梳理泛滥的物欲,拉拽一路下滑的道德底线,对于世道人心,无疑颇有裨益。
  在中国,清醒的思想者,对于国学的弊端极为警惕,甚至持全盘否定态度。尤其是在一个贫弱的年代,一味抱着书本,摇头晃脑诵经,的确不合时宜,是中国奔向科学、文明、民主之路的一个妨碍,难怪鲁迅先生痛切地说:一本中国书都不要读。
  如今的“国学热”,一方面是国运昌盛,人们找回了对自家宝贝的自信力;一方面,无论如何热,国学都已退出了主流价值体系,它构不成时代前行的妨碍。它的地位和中药铺子相似。对于病人而言,这个世界没有先进的医院,全是中药铺子,未免有点可怕。但在医院之外,还有中药铺子,却让人有些安心。再食古不化的人,小病喜欢吃温柔的中药,但也懂得大病必须去医院动手术才有机会活命。
  易中天和于丹所讲述的浅显国学,类似于中成药,提炼之后,去糟粕,取精华,熬成一锅心灵鸡汤,可口,养心,且不无营养。某些学术界权威对此二人的讨伐与鄙夷,其情状如同大医院的主治医生眼红卖保健品的名利双收,心理失衡而已。
  国学里温柔敦厚的处世观,对于普遍浮躁的人心,的确是一剂清凉散。《论语》里所记载的理想人生:“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把它搬到现在,就是:“穿着大裤衩,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小孩,去海滨浴场洗澡,在木栈道吹吹风,哼着两只蝴蝶回家睡觉。”这个不难实现,而且符合全民健身运动的宗旨,应该努力奉行。
  青岛搞过一个神童国学班。有个5岁神童对妈妈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可不要揠苗助长啊。”大约是妈妈对他提了过高的要求,他引经据典地来辩论,这无疑是很可爱的 。有些时候,国学就不是这么灵光。譬如,我的七岁儿子很不听话,我没办法用“二十四孝”里的故事来感化他。那些先进事迹,要么肉麻,要么愚蠢,要么残忍,极其不近人情。那个叫郭巨的孝子,因生活困难,想把儿子刨个坑埋了,省下钱来,奉养母亲。我就不敢告诉儿子这个故事,生怕他对奶奶从此有什么意见。
  未来的国学教育,应该走两条路。对于大众而言,对它浅尝辄止就好。像易中天等人,选择精华部分,加上时尚包装,弄成心灵鸡汤,就是功德无量;另一条路,则是进行针对性教育。对于热爱传统的沉静少年,提供系统的国学训练,能够为“往圣继绝学”,留存美好的传统。
  无须赋予“国学热”太多的意义,只会造成误读。或许,它不再是理想的精神家园,却是一锅不错的心灵鸡汤。  

关键字: 内容标签:鸡汤,国学鸡汤 国学
下一篇:潘金莲本来不姓潘 “黑旋风”其实是大炮||上一篇:肖复兴:把握住“年的仪式感”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