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哀哉痛哉 春联渐被批量风吹去

编辑:秋痕 来源:新华社
 
日前,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乌丙安教授表示,有1000多年历史的春联是“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令人忧虑的是,现在的春联大多数是由企业批量生产的,千联一面,文字流俗,缺少让人观后回味的雅趣。

  春联起源于桃符,在宅门两旁悬挂桃木板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周代。真正意义的春联产生于五代时期。到了宋代,民间已将桃木板改为纸制春联,但仍习惯称为“桃符”。到了明代,贴春联成为过年必不可少的民俗,“春联”一词也被广泛叫开。

  乌丙安对记者表示,春联虽只短短十余字,但却词藻优美,书法遒劲。过去的春联因人而异、富有特色,很多佳句令人回味。但现在能编春联的人少了,会写毛笔字的人少了,春联多是批发来的。工厂化生产的春联虽然印刷精致,但各个摊位上都是雷同的那十几副(如图),不是“财源茂盛”,就是“人寿年丰”,岁岁如此,家家一样,让人兴味索然。

关键字: 内容标签:春联,批量,风吹,哀哉春联 批量 风吹 哀哉
下一篇:季羡林:升华的人格魅力||上一篇:远去的父亲郁达夫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