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一本与百本

编辑:Jina 来源:大江网
 
文化大师陈寅恪被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是由梁启超推荐的。据传,梁启超向清华校长曹云祥推荐陈时,曹问:“陈是哪一国的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学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启超有些生气地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虽是一则举贤任能的佳话,从中却可看出老一辈的学问家对著书立说是非常审慎的,即便学问在身,仍惜墨如金。国学大师黄侃亦如陈寅恪,学问深,著作少。传说章太炎曾为之劝说黄侃:不能写书而硬去写书是“不智”,而能写书却不写书则是“不仁”。此言着实够分量吧?但黄侃仍不为所动,淡然曰:“学问成熟,自然要著书,我打算五十以后从事著作。”
  呜呼!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前一阵子,有幸拜读了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一书,细读出版说明,才知原来宗白华先生一生也著述不多,这部几乎汇集其一生最精要美学篇章的论集是先生生前惟一的一部美学著作。一代美学宗师,生前仅出版了一本不到2DLF-3-0-1261988331-82X8地位也没增加几寸。恕我出言不厚道,这一百多本,此书于1981年初版,此后不断再版重印,迄今已是第16次印刷了,印数已超过20万册。不禁思忖:《美学散步》或许未能身登畅销书榜,却可位列常销书林,她滋润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她是一部字字珠玑的美学经典。
  不久前逛书市,偶翻一位作家的书,作者自述中称自己已经出版了上百本书,不由大吃一惊。可细想想,这上百本作品对于那位作家在文坛上的地位也没增加几寸。恕我出言不厚道,这一百多本书要是摞在一起,得有一人高了,的确是“著作等身”了,但是若用手一挤压,只怕会“洪水”泛滥吧。
  一本与百本,前辈学者与当代文人的著作观差别,耐人寻味,令人深思。人眼是尺,时间是秤,“短斤少两”、“掺杂使假”或“含金量不足”的作品终究会丢人现眼。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一本一本
下一篇:中国文化让人不知所措||上一篇:历史没有义务让人泪流满面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