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清华工字厅

编辑:Jina 来源:文摘报
 
回溯清华大学,不能不提工字厅,甚至不能不从工字厅说起。 
  工字厅原称工字殿,建于18世纪,是当年清华园的主体建筑。园内有前后两个大殿,两殿中间以短廊相接,俯视便是一个“工”字。事实上,工字厅后来泛指以工字殿为主体的整座古式院落。有记载说,园内共有房屋135间,游廊69条,遍布奇花异石,“曲廊迂回,树木扶疏,青竹成荫”。 
  工字厅见证了清华大学近百年的校史。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正式开学,即是在工字厅举行的开学仪式。无论在“清华学堂”、“清华学校”还是“清华大学”,工字厅都是学校的行政管理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清华是一个名家云集的地方,这里自然也留下了不知多少名人的足迹。 
  1914年秋天,梁启超曾在工字厅“赁馆著书”,起名“还读轩”。后来,他由学校聘请在工字厅讲授著名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并任国学研究院导师。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应梁启超邀请访华时,便在工字厅住了半个多月。学校一些重大活动,也常选在这里举行。1927年6月1日,王国维来这里参加了国学院第二班学生的毕业宴会,后来有人记述了这一场面:“毕业宴席共设有四桌,所有师生欢聚一堂,大厅里始终弥漫着一种喜庆的气氛,而王国维就座的那一席却寂然无声,人们已经习惯了他的沉默寡言,所以也没人特别在意。散席时,王国维和平常一样与人一一作别,离开工字厅后随陈寅恪一同散步回家,并顺路到陈寅恪家中进行畅谈。”谁也没有料到,第二天,他便自沉于颐和园的昆明湖。 
  清华园是一个令无数学子神往的地方,除了清华的名声,清华教授的名声,清华的校园环境肯定也是一个关键因素。若论清华园里的精华,或精华中的精华,首推还当是工字厅,否则,1930年吴宓到欧洲游学一年前夕,也不至于因为一年的别离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发感慨了。
    作者:刘仰东

关键字: 内容标签:清华,工字清华 工字
下一篇:胡适之死||上一篇:秋风:我们是谁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