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我们应该重新拣起国学了

编辑:Jina 来源:中广网
 
13日去采访,关于国学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这题目一听就让人泄气:肯定又是一老八股,偏偏要和构建和谐社会联系在一起,给老古董披上时尚外衣的事情现在多了,弄得我自己都有点晕头转向。 
    去了后才发现,果真有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研究孔子、孟子等“圣人”文化,出口就能冒出“之乎者也”,令我们这些所谓“舞文弄墨”的人汗颜。与会的领导和专家大讲了一通国学的好处、重拾国学的必要性等等一大同东西。我发现,那些专家厚厚的镜片后,更多是对于我们这些记者透出的无奈:连你们对国学都不了解…… 

    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现在网络文化盛行的今天,怎么样才能让年轻人对那些一看就让人打瞌睡的国学感兴趣?又是几个专家一大通的回复,引用了孔子、孟子不少的言论,来为重拾国学找到依据。问题的关键是,连孔子、孟子年轻人都很少再提起(也许压根就不知道孔子、孟子),他的话又有几个人知道、听得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小的时候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就这样告诉我。至于怎么样博大精深了,我脑袋里没有任何印象。到后来读初中、高中,每天的作业都做不完,哪有时间和心情去了解国学,再说也没有门道让我去了解。还好我从小爱读一些在老师、父母看来与功课无关的“闲书”,才知道孟母择邻的故事,也了解了一些岳母刺字的典故。但是对于很多古典,我也是囫囵吞枣只知道个大概,常常会张冠李戴,所以我尽量少说话,免得出丑,顺便让人家以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这样。

    再到后来,我读大学,学的是理工科。每天抱着一大堆物理、数学题来回奔波于教室和寝室之间,还有让人头疼的英语也阴魂不散的伴随了我两年多。看着同在一楼学文科的学生每天抱着小说阅读自己就幸福不已,那个时候中文已经于我彻底无缘,想学也没有环境和动力:英语过关不了就没有毕业证,这是以后能否找到饭碗养活自己的关键和根本阿。就这样,从我上一年级开始,到我大学毕业,整整13年的时间,我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感受国学的博大与精深,更多的是无奈的完成师规定的语文作业直到深夜,那种作业常常是让我把一些已经会写的字词抄写10多遍。 

    我想说的是,现在我们缺少的不是国学,而是国学的学习环境。我时常在街道上看到,有很多小学生天不亮就背着比我读书时厚重的多的书包去上学,他们面临的压力比我们那时候要大多了,读书、升学是他们唯一的目的。再说,以和为贵的国学能和现代社会相容吗?急功近利、现实享受主义比起呆板的国学来“有趣”多了,很多人是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观念来生活的。 

    况且,国学一向呆板的面孔能不能改变一下,让学习的人特别是少年多一份学习的乐趣而少一份无奈? 

    专家说的没有错,从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都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学学习环境,但是关键在于,谁来营造这份环境?很多地方政府忙于发展GDP,谁还有时间来顾得上研究呆板、生硬的国学?
    作者:刘涛

关键字: 内容标签:我们应该,国学我们应该 国学
下一篇:公民意识比复兴汉服更重要||上一篇:精英国学还是“清客”国学?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