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志无以成学》
--董桥散文《仲春琐记》读后
“都说雅道陵迟,我近日偏偏雅致起来……”呵呵,在人感雅道日渐衰落的时节,看作者却是要雅致起来了。觅得两枚新人印章,无“盘错”功力,且印法“平板可厌”,单看印文意境恰好符合了作者的心意。“杏花春雨江南。”遥想江南早春,小桥流水,嫩柳拂岸,细雨霏霏里,湿苔板路,一枝素洁,腮挂滴莹,含情脉脉,楚楚娇柔……这意境本就让人醉心,那印文里却偏偏少了个“醉”字,可见得意在文之外的好处。“我是个村郎,只合守篷窗、茅屋、梅花帐。”尘嚣使人厌倦,向往当年五柳先生,悠然南山下,荷锄戴月,疏篱弄菊,醉依长松,养素丘园……如今,身在嘈杂的江湖中,哪里去寻篷窗、茅屋、梅花帐?也只好让这份幽静清闲潜伏心中。“古意衰颓,退而求其次的风雅,只能这样将就将就。”作者的雅致,岂是为了收藏这两枚毫无艺术价值的印章?作者实在是要借那印章上寥寥字语所蕴涵着的情致和韵味,将就着体会些古意的风雅并涤洗缠绕在心灵间的世俗。寿山田黄,昌化鸡血,世间寥寥,并属名贵之列。一雅一艳,价超宝钻,常人哪能把玩得起?于是戒“色”。此色非彼色,作者原是好色而不淫的了。花钱购得一幅清、奇、雅、淡的《贾岛诗意图》悬于壁间,与案头豆青双龙戏珠古瓷笔简一起,成为作者的夜读良伴。
话说物解人语,但这种多少带有些刻意的行为,还是有悖于“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古训,所以作者才由衷地道出了一句:“玩物丧志!”联想到张佛千先生信中提到的“董遇教人读书当以三余”之典故,作者幡然彻悟--还是收拾起闲散之心,补读未完之书去吧。
作者以细腻隽永的文字,看似在写自己的雅致,于收尾处不经意地点出了文旨--其真正的着意并非是雅致,而是在检讨自己,虽说是轻器物而重神韵,亦不敢奢侈,但还是涣散了精神,这一样会使人渐变为流俗。
读罢该文,问自己,吾辈何许人,岂敢浪费光阴不认真读书耶?
作者: 雁掠寒潭
关键字: 内容标签:无以无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