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狄仁杰之碑(2)

编辑:秋痕 来源:燕赵都市报
 
二、碑可立

狄仁杰在魏州任上时间不长,之后他任幽州都督,亦时间不长。

武则天亦再次对狄仁杰表示出极大的欣赏,赐紫袍、龟带,“自制金字十二于袍以旌其忠”。身后  二、碑可立 

    狄仁杰在魏州任上时间不长,之后他任幽州都督,亦时间不长。 

    武则天亦再次对狄仁杰表示出极大的欣赏,赐紫袍、龟带,“自制金字十二于袍以旌其忠”。身后又多了一块德政碑之后,狄仁杰亦开始迎接生命的最后辉煌。 

    这已非百姓第一次给狄仁杰立碑。 

    高宗李治生前巡幸并州,狄仁杰为知顿使。并州长史李冲玄以皇帝经过的御路有妒女祠———俗言盛服过者,致风雷之变———为由,要发动数万人改道。狄仁杰以为荒唐,他说天子之行,风是来清洁尘垢的,雨亦是让道路清洁的,风雨出现怎么可以归罪于一座祠呢?李治听说此事,称狄仁杰是“真大丈夫”,随即任命狄仁杰为宁州刺史。狄仁杰从此独当一面,“抚和戎落,得其欢心,郡人勒碑以颂”。 

    这亦是百姓第一次以立碑方式纪念狄仁杰的德政。 

    这类事情以前有过吗?在狄仁杰的政治生涯中这还是第一次,他心里看得亦应很重吧———有比百姓还大的贵人吗? 

    亦在宁州任,他遇见御史郭翰———亦是对他有知遇的第二人。宁州耆老盈路歌颂狄仁杰德美的消息因他在朝堂上下得到更广泛的宣传。不久狄仁杰再得提拔。此间越王李贞兵败,两千党徒以死罪论处。狄仁杰上书力争。两千党徒流放戍边,路过宁州,听宁州百姓说出实情,来在狄仁杰的德政碑下哭成一片,“斋三日乃去”。 

    保住性命的两千党徒感念,至流所,亦为狄仁杰立碑。 

    流放者的碑,宁州百姓和魏州百姓的碑,是对狄仁杰为人为官的肯定,亦应是他前进的动力。没有比百姓还大的贵人啊。 

    得意一时的酷吏来俊臣终被处死。万岁通天元年即公元697年,狄仁杰入京,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武则天随时又可顾问。然而突厥入赵州和定州,“杀掠甚众”,圣历元年即公元698年狄仁杰以安抚大使之身再来河北。此次河北之行,亦行色匆匆,他的脚步又踏上过魏州的土地吗? 

    他说,“民犹水也,壅则为渊,疏则为川,通塞随流,岂有常性”?一次次提建议。处理具体事务,他主张不能按老套子出牌。“持大国者不可以小治,事广者不可以细分。人主所务,弗检常法”,他的治国理念能被接受吗?想以老疾退休,武则天不同意。“入见,常止其拜”,武则天以此来打消他退休的念头。 

    圣历三年即公元700年,武则天要造浮屠大像,经费开支预计数百万。这笔钱官府拿不出,武则天诏告天下僧日施一钱助之。71岁的狄仁杰正走向生命尽头,他拼尽最后的力气来抵制这项国策,他对亦是垂垂暮年的武则天说,“工不役鬼,必在役人;物不天降,终由地出。不损百姓,且将何求?今边陲未宁,宜宽征镇之徭,省不急之务。就令顾作,以济穷人,既失农时,是为弃本”…… 

    狄仁杰“好面引廷争”,武则天“每屈意从之”,这次武则天又听从了群臣莫及、她所“信重”、“常谓之国老而不名”的狄仁杰;对他们彼此,这亦是最后一次。

关键字: 内容标签:狄仁杰狄仁杰
下一篇:宰相李林甫要百官当"立仗马"||上一篇:梁漱凕幼孙忆祖父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