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狄仁杰之碑(1)

编辑:秋痕 来源:燕赵都市报
 
出大名县城向东,去访著名的五礼记碑,路经一座碑亭,碑亭内一通唐碑,半埋于地,青石质地,雕龙圆首,碑额阳篆。唐时大名属魏州,曾为魏州刺史和魏博节度使管辖,此碑虽无五礼记碑著名,却有更 出大名县城向东,去访著名的五礼记碑,路经一座碑亭,碑亭内一通唐碑,半埋于地,青石质地,雕龙圆首,碑额阳篆。唐时大名属魏州,曾为魏州刺史和魏博节度使管辖,此碑虽无五礼记碑著名,却有更加丰富的时代色彩与可为镜鉴的史存。 

    一、德政碑 

    唐万岁通天元年即公元696年冬天,67岁的彭泽令狄仁杰升任魏州刺史。 

    刚稳练达的狄仁杰此时十分清楚,朝廷在契丹人孙万荣攻陷冀州、河北震动的情势之下起用他,他如同临危授命———临危,他从来无所畏惧,重要的是高高在上的武则天还记得他,相信这个小她6岁的并州乡党是栋梁之材,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能够担当大任。 

    狄仁杰的政治生涯从“举明经”开始就有贵人相伴。第一个对他有知遇的人是善画并有应务之才的阎立本。“君可谓沧海遗珠矣”,受阎立本推荐的狄仁杰出任并州法曹参军,其才干始有实际的发挥和精彩展示,世间亦始有“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的赞誉。 

    狄仁杰一生最大的贵人是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吗? 

    调令又一次来了。要离开故乡了。“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他有些恋恋不舍,“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转任大理丞一年时间,经他手,17000人久拖未决的案子得到判决,“时称平恕”。 

    随后的一步步,起起落落,却一言难尽。 

    天授元年即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周,“操杀生柄,劫制天下”,从容从后台走到前台。对“善政”的狄仁杰她亦时有关心,一次召见,她问:“有谮卿者,欲知之乎”?“陛下以为过,臣当改之;以为无过,臣之幸也”,狄仁杰机警对答,他说那些中伤我的人是谁,他们说了我什么坏话,我不想知道。 

    武则天“深叹美之”。天授二年即公元691年,狄仁杰拜相。 

    但“官爵易得而法网严峻”,是时“朝士人人自危,相见莫敢交合,道路以目。或因入朝密遭掩捕,每朝辄与家人诀曰:未知复相见否”,在这样一种严酷的政治环境中求得生存,付出应有的代价亦在所难免。天授三年即公元692年,贵为宰相的狄仁杰终为来俊臣以谋反罪构陷入狱。他说:大周革命,万物惟新,我乃唐臣,反固实———他之所以假意承认谋反,是因为他知道若不如此,必先丧命于这位有史以来最阴狠的酷吏之手,而无翻身昭雪之日。亦正是这样的策略,让他终得面见武则天的机会。 

    “为什么要承认谋反呢?”武则天问。 

    “不承认已先死于他们的酷刑之下”。 

    “为什么写谢死表呢?” 

    “那不过是他们捏造的。” 

    免死的狄仁杰下放彭泽任令。他想起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280多年前不亦做过彭泽令吗? 

    但,陶渊明在彭泽令之后选择了归隐田园,狄仁杰选择了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唐万岁通天元年即公元696年冬天,狄仁杰就任魏州。前任刺史独孤思庄害怕契丹攻城,把城外的百姓驱赶进城,修建城防,对此狄仁杰坚决反对,敌人距离尚远,何必这样呢?他镇定自若,说,万一敌人来攻,我自有办法,但决不干这样的扰民勾当。政策于是改变,百姓于是各就其业。 

    契丹人终未出现。对行事深得民心的狄仁杰,魏州百姓“咸歌诵之,相继立碑以纪恩惠”———据说,碑文还是请李邕撰写的呢。

关键字: 内容标签:狄仁杰狄仁杰
下一篇:高宗赞其"真丈夫" 千古名相狄仁杰||上一篇:明清紫禁城内如何度寒冬?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