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建者后人说保赤堂
老城博物馆的二道院内,有几块石碑被置于一间房子的廊柱下,其中一块正面而立,已经残缺了一半,上面隐约还能看清一些人名,下面是银圆的数额,末两行则写着“保赤堂”“光绪三十年四月”等字样。
光绪三十年,即1900年,又称庚子年,那一年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史称“庚子事变”。天津未能逃脱大难,保赤堂也遭了殃,门窗器具、财物等等损毁一空。变乱之后绅商纷纷捐资,将保赤堂重新修整。
而这,已经是绅商们第三次为保赤堂捐资,上一次发生在1893年,当时那里进行了一场大修。而第一次,则是在保赤堂建立之时,牛痘局原址所用的屋宅,就是天津当时的知名盐商王敬熙(字莲品)先生慷慨捐赠的。极为幸运的是,记者联系到了王先生的后人,听他们讲述了一些关于保赤堂的故事。
“我见过当年的那块卧碑,是被嵌在保赤堂的墙里,上面写着兴建时捐赠人的姓名和具体的捐献。”已经81岁的王守惇先生点起了一根烟,回忆起了早年的情形——他是王敬熙先生的嫡曾孙,虽未见过曾祖,但也从家人那里耳闻了许多过往。
关键字: 内容标签:护身符,接种,天津,追溯,免疫,历史护身符 接种 天津 追溯 免疫 历史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