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约三米多高、极为宽大的厅内立着几根柱子,柱子间是一个U形的柜台。柜台外站满了大人孩子,一位穿着青布衣的女人倚在柜台旁,把孩子放在柜台上。她的一旁和身后有几个穿着黑马褂的男人,身旁也都有个孩子。
孩子们大多没有什么表情,也许是被屋里的哭声吓到。因为屋内有医生正用医疗器具在孩子的胳膊上轻轻划上几道,然后涂抹上一种东西,包扎好后,在孩子的胳膊上系了一张条,上面写着几个字。
那些大人也没什么表情,也许在为孩子即将承受的痛苦担忧。但他们的心里必定轻叹一声:比起死亡,一时的疼痛总好得多。
因为,孩子们手臂上的条子上写的是:小心牛痘。而大人们所恐惧的,正是接种牛痘要避免的疫病:天花。
如果你早出生一百年,也许就要面临这些孩子所面临的景象,出现在那个大厅内——那里叫保赤堂,天津最早的疾病预防中心。
想寻找今日的保赤堂——牛痘局已无可能。
鼓楼,广东会馆对面,一片正待改造的空地,同行的朋友指了指告诉记者,牛痘局原来就设在此地,几年前随着老城厢的改造,它已经被拆除。
如今只能从老照片中依稀揣测它的原貌了。
牛痘局原在鼓楼二道街,有一张老照片留下了那条胡同的身影,胡同口有一个牌坊,上写“保赤堂施种牛痘公局”一行大字。
国人素来将孩子称为“赤子”,最早的记载来自古代的著作《书》,其中写道:“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意思是要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人们,使之生活康宁。因天花肆虐,往往夺去孩童生命,因而牛痘接种预防天花,即有“保护赤子”之意,“保赤堂”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关键字: 内容标签:护身符,接种,天津,追溯,免疫,历史护身符 接种 天津 追溯 免疫 历史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