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王佐之才逢盛世危机(1)

编辑:秋痕 来源:大河报
 
一位学者从首都开封来到蜀地眉州,拜访自己当小学老师的朋友。学者带来了那年首都最流行的文学作品——名士石介的《庆历圣德诗》。

    一年级新生苏轼很好奇,在旁边偷看,很快就能诵读其词,但对其意却不甚了了,忍不住问老师:“诗里颂扬的十一人都是什么人?”老师没在意:“小孩子哪用知道这个?!”7岁的苏轼答道:“他们是天上的神仙吗?那我就不敢问了;如果他们也是凡人,那有什么不能谈论的?”老师搁下书,抬起头,“奇其言,尽以告之”,并告诉他,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都是人中豪杰!当时,小苏轼并不能完全了解老师的话,却决意长大后一定要结识这些天下英才。

    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1043年。14年后,苏轼在京师考中进士,而范仲淹却去世了,苏轼读着墓碑流泪,深以无缘与范谋面为憾。不过,此后他遍交天下英才。

    40多年后,苏轼提笔为富弼撰写神道碑文,开篇即道:“宋兴百三十年,四方无虞,人物岁滋,盖自秦汉以来,惟有如此之盛者。”这是对北宋中期,也就是富弼时代的确评。在建国三四十年之后,大宋王朝国家太平,边境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文化发达,人民生活稳定,随之井喷似的涌现出众多人才。范仲淹是10世纪的80后,晏殊、柳永、包拯等是90后;而进入新千年的头十年,尹洙、梅尧臣、富弼、韩琦、欧阳修、苏舜钦、苏洵、宋仁宗等次第降生,随后,曾巩、司马光、王安石、苏轼、沈括等降世,一时群星闪耀,盛况蔚然。

    与此同时,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在大多数宋人看来,那是一段超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岁月。苏轼说:“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公元1023年~1038年)极矣。”北宋晚期的陈师锡则说:“宋兴一百五十余载矣,号称太平,飨国长久,遗民至今思之者,莫如仁宗皇帝……以致庆历、嘉之治为本朝甚盛之时,远过汉唐,几有三代之风。”

关键字: 内容标签:盛世,危机,王佐之才盛世 危机 王佐之才
下一篇:"黄河大合唱"冼星海谱曲6天6夜 始终处于亢奋状态||上一篇:王佐之才逢盛世危机(4)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