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灵川看禅画丨水墨_画家-水墨-笔墨

编辑: 谭维 来源:雪山圆相写意禅画
 
本文作者:不二修养·云上精舍灵川校长雪山静岩博士作画非常重视用墨,气贯笔墨,以至于每每皆有不可思

本文作者:不二修养·云上精舍  灵川校长

雪山静岩博士作画非常重视用墨,气贯笔墨,以至于每每皆有不可思议的墨色墨迹墨象,今天我们一起来体悟其禅画里透脱的水墨意境。

水墨,是在中国发展起来的具备自身特色的艺术文化形式。《说文》解释:“墨,黑也。” 而加之以水,则千变万化,因此,集成“水墨”之艺术。

唐朝诗人、禅画家王维在《山水诀》中提及:“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

水墨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盛行,因墨色高古简雅所为人推崇。古人在对“墨色”的实践考究中,逐渐形成了重要的 “墨具五色论”、“墨具六彩”等理论研究。

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曰:“运墨而五色具。”“五色”,即焦、浓、重、淡、清,而每一种墨色又自有干湿、浓淡的变化,这就是中国画用墨的奇妙处。

此外,还有墨分“六彩”之说,唐岱在《绘事发微》中谈道:“墨色之中,分为六彩。何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是也。”

用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历来的画家都讲究用墨,大写意画的崛起和生宣的普遍应用,用墨与用笔便成为中国画的基本特色。

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就特别提到了墨色与用笔者之间的关系:“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笔”。

这一点在雪山博士的禅画中有非常清晰的表现。首先,禅画家特别注重“气”之任运与彰显,博士每幅画之前必先进入“禅定”状态,或禅坐或太极或唱颂或立桩或行禅……

“定”不局于形式,但心已超然物外。事前备好笔墨纸砚,出离之后,早已胸有成竹,心纳大千世界,即刻挥笔,一蹴而就,当下没有思量没有构思没有筹划,一切尽在须臾笔墨间跃然纸上。

在现场观博士作画,犹如以笔代剑,运椽如筷,无论巨笔小毫,无论丈二斗方,均自如有余。

画家执笔似舞亦蹈,只见画面上出现的或似莲花、坐着、立者、箫者、茶壶、水碗、笑脸、松树、竹林、圆相,无不在水墨间韵染五色六彩。

因此,禅画之艺术美背后是画家“心性”使然的“气”之能量带动下的笔墨造型与水墨设色在宣纸上自由自在浸耘。

无尽的偶发墨象来自画家超凡出世的定力,每一幅只是禅画家创作的初始,而观者才是其创作的延续和升华者。

一幅画永远处于不生不灭的变易中,人人体悟各异,时时观读不一。

无怪乎众多相应的观画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身体和心理显现,不仅脉动还有气动,促使观者回归自己本真状态,这就是禅画与一般水墨画的根本区别。

正如悟义老师在《高明中庸  修身为本》“禅画美学总序”28页所说:

“禅画”画家用黑白创作出一般笔墨难以企及的禅境,这无言之美,显现出画家心中丰富的质感,展现其喷薄而出的灵动。

“禅画”的墨色不仅是色彩学的单色,它近似于水墨,又超越了水墨, “禅画”在观者视觉形成的是用墨而非墨画、心灵与物象世界相感相荡的万千气象。

画家用莹然透亮的黑、柔和含蓄的白,体现了虚实变化和画者、观者之间的场力转换,透出一股沧桑、宁静、永恒的清净气息。

佛法中本有“像教”之法,即以佛像、菩萨像、音像等开启众生心中之慧光,而禅画,属于“画教”,即以画的方式引导众生契合自己的本来面目。

因此,我们再观雪山博士的禅画,从墨色具象之“焦、浓、重、淡、清”五色到画境能量之“地、水、火、风、空”五心,用禅画修养帮助我心清净是“中国禅”文化修养的独特修法。

禅画之妙,妙在画气,此犹如蕴藏于石中之玉,潜在笔墨中,使作品充满生机和精神。

形是具体的、物质的,而画气是抽象的、精神的,画气蕴于形中,然而形越具体,则气的外延越小。

禅画之妙,以水带墨,寓意奇妙,妙在什么都不是,说似一物即不中,此即“如是”。

灵川看禅画 | 隐遁

灵川看禅画 | 启明

灵川看禅画 | 无尽藏

灵川看禅画 | 花雨满天

雪山圆相:混沌与无极


关键字: 内容标签:画家,水墨,笔墨,画家 水墨 笔墨
下一篇:丹青叙事第一人__诗情画意文史功_技法-传统-作品||上一篇:名单公示_|_中俄国际儿童画展优秀作品选登(三)_艺术-中国美术学院-协会会员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