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乏味的“天才之作”_福斯特-电影-剧情

编辑: 谭维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
 
一部不可抵挡的电影《公民凯恩》(在阿根廷被译作《大国民》TheCitizen)至少有两个剧情。第一

一部不可抵挡的电影


《公民凯恩》(在阿根廷被译作《大国民》The Citizen)至少有两个剧情。

第一个剧情,呆板而陈腐,意图从蠢人手上搏得掌声:一个自负的百万富翁收集雕像、花园、宫殿、泳池、宝石、香车、书房,以及,男人与女人。如同之前某位收藏家(他的洞察力通常被认为来自于圣灵)一样,他发现这些多样富饶的藏品终究是虚空的虚空:一切皆空。死亡来临那一刻,整个宇宙中唯一让他渴求的,只是那个儿时玩耍过的廉价雪橇!

《公民凯恩》,1941豆瓣:8.7 IMDb:8.3

第二个剧情要出色得多。它将《传道书》(Koheleth)与另一位虚无主义者弗兰兹·卡夫卡的风骨联结到一起。作为一种形而上的侦探故事,其(心理兼隐喻上的)主题是对一个男人内心自我的调查研究,通过其所成就的事业、所道出的言语、所摧残的生命来体现。

一出由打乱时间顺序的各色戏份串联起的狂想曲,同样的技法曾被约瑟夫·康拉德用在小说《机缘》(Chance,1914年)中,也曾为那部美丽的电影《权利与荣耀》所采用。

Chance, 1914New York: Doubleday, Page & Company

The Power and the GloryFox, 1933 Via ha.com

奥森·威尔斯将这位查尔斯·福斯特·凯恩的人生片段以无穷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并邀请我们进入剧情来一起重构这一人物。多重性与不协调性充斥于整部电影:开场戏记录了凯恩积聚的财富;临近尾声时有这么一场,一个可怜的女人,珠光宝气却又苦受折磨,坐在地板上玩一副巨大的拼图,她身处的宫殿同时也是一座博物馆。

临了我们意识到这些片段并非由任何一种隐秘的一致性所调配:这位令人生厌的查尔斯·福斯特·凯恩是个幻影,各种乱象的表征。(一种可能的推论,已为戴维·休谟(David Hume)、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和我们的国人马赛多尼奥·费尔南德兹(Macedonio Fernandez)所预见:无人知晓其人是谁,无人即为任何人。)

记得是在G.K.切斯特顿的小说《凯撒头像》(The Head of Caesar)里,主人公察觉到没什么比中心缺失的迷宫更令人畏惧。这部电影正是那样的迷宫。

The Father Brown OmnibusNew York: Dodd, Mead & Company, 1935

大家都知道,一场派对、一座宫殿、一出华丽的葬礼、一席作家与记者的午餐、一个由诚挚与真切友爱烘托出的氛围,其本质都是令人惊惧的。

《公民凯恩》是第一部自知地呈现此类事物的电影。制作本身大体配得上其浩瀚的主题。摄影具有惊人的深度,有些镜头的最远处(就像前拉斐尔派的绘画)和特写处一样清晰且富于细节。尽管如此,我这边斗胆猜上一把,《公民凯恩》将会与某些格里菲斯(Griffith)或普多夫金(Pudovkin)的电影一样“持久”——这些电影有毋庸置疑的历史价值,但也没人乐于再次观赏。

它太庞大、太学究气、太乏味。但还它不够智慧,尽管算得上是“天才之作”——用这个最暗夜、最德国式感官的蹩脚词来说。

1941

《公民凯恩》纪念品,1941年Via 佳士得拍卖网

*博尔赫斯这篇影评应该是来自博尔赫斯的随笔集英译本《Selected Non-fictions》(第1卷P258,Viking,1999)。该书的英译者有Eliot Weinberger,Esther Allen,Suzanne Jill Levine三人,不清楚是哪一个人翻译了这篇。

interrelevant.wordpress.com/2013/01/24/borges-reviews-citizen-kane/


【 惠书文|艺评 】朱峰 · 20年代:雕于气,塑之以息的“数字装置”



关键字: 内容标签:福斯特,电影,剧情,福斯特 电影 剧情
下一篇:弗兰克_·_奥尔巴赫_Works_肖像-绘画-感觉||上一篇:琢玉来了_|_艺术的力量:西方艺术史_·二十世纪艺术三(10)_section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