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给文物修复留条活路,别再“修旧如旧”!_文物-原则-修缮-媒体

编辑:王璐 来源:文博圈微信公众号
 
这些新闻,又一次出现,未来还会出现媒体的力度和文物部门的速度4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了内蒙古

这些新闻,又一次出现,未来还会出现

媒体的力度和文物部门的速度

4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了内蒙古千年辽塔面临倒塌,但七年得不到修缮的事件。当晚,内蒙文物局就回应“下个月完成修缮方案,立即启动白塔修缮工程”。

七年三改没通过的修缮方案,因为媒体的力度,文物部门一个月内就能迅速地做出来。

同一天,澎湃新闻也发了一篇报道《元代的古桥,却被修成了新桥》,某地一座金元时期的古桥修缮后因为“太新”引起争议,舆论发酵后文物部门回应已经在“报材料”,可能会“整改维修”。

也是因为媒体的力度,文物部门又速度进行了回应。

lMggUsRuWXYglywcRRGWnRfUEHUex4j5bpj8ozfg.jpeg

在文物修复舆情面前,文物部门“认怂”这种事,这些年早已经历了很多:修得太慢,会被骂不重视,修得太快,会被骂敷衍,而大家骂得最多的,是把文物修得“太新”。

这几年,“乐山大佛修成了小鲜肉””绥中野长城被抹平”“唐陵千年包浆被洗白”这些新闻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但自己看你会发现,这些负面事件全都有一个共性,修得太新,这都是因为一个词——“修旧如旧”。

深入骨髓的“修旧如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媒体到老百姓都“一致”认为:文物修复应该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大概意思就是修完的文物既要保证安全,还要有保持原有的沧桑感、年代感和陈旧感,最好看不出来是修过的。

而且这个“修旧如旧”的原则,已经根深蒂固、深入骨髓的融入到大家的脑海里,一提文物修复,不知道“修旧如旧”原则,那你肯定是外行了。

百度搜索“修旧如旧”

能搜到1亿个结果

约等于数不清

BFSdLsVl9hmRpszCHt3mA5svifVRO6wOtWyM1Dyc.png

在人民网

能搜出来3318篇相关网页

bFyQJTglgSvif3mmALKrgr5sUaOSRxWD1ilbKpXX.png

在新华网

能搜到1448篇新闻

yWzhG8tgEHcVQu6sRs7aU0vA8D4cZWdPrR5ogYgm.png

在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

也能搜到264条信息

x0FvM8DiZNI5fEx0uAjdbYZisY57I5x1py0WtbQU.png

而且在3月26日发布的一篇新闻报道

就有这个原则

exE5Gkr5xaBbUoTpcYaKzqGjlTAUwoHwmKJjnJzk.png

在中国知网

关于“修旧如旧”的相关论文

也能搜到213条结果

WqJIPspaZHYp8q0NfQB3bRdNJe8UReICWCNdBKnn.png

可以说,从大众媒体还是中央媒体,从文物行业外到行业内,从民间到学术,对于这个文物修复原则都是有普遍认知的,而且大部分人都是认可的。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就是这个普遍认知的“修旧如旧”原则,把文物修复工作者害得不浅。

害人不浅的“修旧如旧”

“修旧如旧”,按字面理解,就是把旧的东西修理完了,还像旧的东西。

考古发现出土四分五裂的青铜器,最后复原成一个完整的器型,看不出一点修复痕迹,大家都夸,这个修的好!

但你要把一个摇摇欲坠、破烂不堪的石桥铺上了新石板,给它加固修好了,成了一座新桥,那你就是搞破坏!就要挨批!

修旧如旧,到底修多旧?

并没有一个标准,大家的理解的旧并不是同一个旧!老百姓认为修之前啥样,你修完就应该啥样。

文物工作者认为,只要文物建筑建构、材料、工艺没有发生改变,他就是旧的。

然而,老百姓并不买账!

修旧如旧本来就是不可能的事!

首先,经过成百上千年历史的每一件文物,都携带着独特的基因和外表,只要你进行了修复,它身上的历史信息就会被破坏,永远都不可能还原它修复之前的样子。

其次,文物古建体量大、结构复杂、病害多,历经上千年风雨和历朝历代的重复修补,早已如耄耋老人,遇到问题需要修缮时,其实并不是简单的缝缝补补就能搞定的。有的文物表面看似完好,里面可能已经完全腐烂,表面看似包浆,实际上全是污染物和病虫害。在修复时,有的地方整个都要被清理掉,要用新的材料来填补,它才能继续支撑下去。

给文物做旧那就是真的旧吗?

实际上,因为怕文物修复了会有人骂,有的文物项目修复之后,会故意去做旧,比如完整的砖块会故意打碎,一些平整的墙体,会专门去敲一个窟窿。但内在东西完全变了,那不是在做旧,而是在做假。

因为“修旧如旧”本身是一个没有标准范围的、主观性的词,这些年给文物修复带来的问题层出不穷。因为老百姓并不懂你那么多专业的知识,只觉得“新的”就不行,也没有人去告诉他为什么会修成“新的”,他们听惯了“修旧如旧”原则。

那么,这个害人不浅的“修旧如旧”原则是从哪来的呢?

“修旧如旧”原则到底从哪来的?

关于“修旧如旧”,学界一直流传与中国著名的古建专家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先生有关,但这个锅梁先生可不背!

上世纪30年代,梁思成先生提出来古建保护的“整旧如旧”的理念,但“整旧如旧”与现在说的“修旧如旧”却不一样。

在1934年的发表于营造学社汇刊 的《修理故宫景山万寿亭计划》一文中,梁先生就指出“修理古物之原则……均宜仍旧,不事更新。其新补梁、柱、椽、檩、雀替、门窗、天花板等,所绘彩画,俱应仿古,使其与旧有者一致。”

VL646uqoFHQgHmhEbg83lFssGPRlWhb9szFnd9qT.jpeg

1951年6月,在东直门城楼、安定门城楼和阜成门城楼修缮工程完工后的座谈会上,北京市政府文物组副组长容肇祖询问梁思成先生古建修缮工程“修旧如旧”的原则,梁先生说,他在清华大学讲课时曾讲过“整旧如旧”,不是“修旧如旧”。“整旧如旧”重点是保持古建的原结构、原形式。

会上,单士元先生也指出,“修旧如旧”来自造假古董的“作旧”手法。祁英涛先生也指出“修旧如旧”的效果就是靠“作旧处理”来实现的,例如需要补配石料,就在新石料上涂盐酸腐蚀,再用过锰酸钾加红黏土和成胶泥涂抹再埋于地下或者泥塘中,取出后洗净达到与老石料一样“修旧如旧”效果。

梁思成先生1964年在《文物》杂志发表了《闲话文物建筑的重修与维护》一文,再次阐释了他“整旧如旧”的观点。其中“整旧如旧”是针对文物修缮后“焕然一新”而论述的。“把一座古文物建筑修得焕然一新,犹如把一些周鼎汉镜用擦铜油擦得油光晶亮一样,将严重损害到它的历史、艺术价值。”在谈到赵州桥的修缮时, 他说“用新石‘打’几个‘补丁’,使整座桥恢复‘健康’、坚固,但不在面貌上‘还童’、‘年轻’。”

hHQf0kL2bwv1umMkLxfexfMiKkJfUfVVA1sjFLq2.jpeg

​梁思成《闲话文物建筑的重修与维护》

后来这观点估计传播成为了“修旧如旧”的说法,至今仍有很多人文物修复的专家在学术文章和公众场合使用“修旧如旧”的说法,也被大众和媒体所熟知。

但可以明确的是:“修旧如旧”并不是官方通用和认可的原则,而且文物修复者理解的“修旧如旧”与普通大众所理解的也完全不一样。

文物修复应该坚持什么原则?

在我国官方文物修复相关条例和准则中,并没有“修旧如旧”这个原则。

在1982年《文物保护法》中规定“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的时候,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2年)和《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03年)等都将“不改变文物原状”作为保护工作的原则。

但是,“不改变文物原状”中关于“原状”理解也是多元的。

2015版《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第二章“保护原则”,已将文物古迹的“原状”做了多方面的阐释:

既包括现状(实施保护之前的状态);

也包括某个重要历史时期的状态(历史上经修缮、改建、重建后留存的有价值的状态,以及能体现重要历史因素的残毁状态);

还包括复原后的状态(局部坍塌、掩埋、变形、错置、支撑,但仍保留原构件和原有结构形制,经过修整后恢复的状态)等。

简单点说,一个宋代的建筑,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我现在是要修复成宋代原来的样子,还是修复成近代完整一点的照片的样子,还是修复成动工之前破烂原有的样子,这些都是问题。

除此之外,在国际上也有一些文物修复原则,比较强调真实性,完整性,可逆性,对于文物修复工作者来说,是值得学习的。

实际上,在中国很多文物修复项目中,运用了很新的材料,可能是为了可逆性的原则。而这几年运用西方的修复理论带来的争议也不小。这些新的理论和原则对于文物修复是很有帮助的,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可能太专业太超前,他们仍然习惯于“修旧如旧”。

其实这些新的、专业的文物修复原则,特别需要学者不断地去传播和普及给大众,不能只是一味地提“修旧如旧”。

拜托,请不要再提“修旧如旧”!

最后,想说几点

1.“修旧如旧”不是官方的提法,既不是原则,也是不理论

2.“修旧如旧”是一个很宽泛的说法,民间理解和专业理解是不同的

3.请文物行业学者专家不要在媒体、文章中提“修旧如旧”

4.如果非要提到“修旧如旧”,请解释清楚我们所说的旧并不只是肉眼看到的旧,告诉他们我们还有很多原则;

5.在一系列的新闻事件中,我们不排除文物修复方案不完善、有技术不过关、监管不到位的情况,该失职的就应该追责,不完善的就应该弥补;但文物部门不能见到舆情就认怂,只会息事宁人,要学会面对媒体、面对公众、引导公众,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用专业知识反驳偏见;

6.其实,文物修复工作者和医生很像,他们在医治一个重病人时,需要根据每一个人复杂的病情给出不同的方案,既要考虑动手术吃药所带来的风险,还要考虑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同时自己也承担着心理压力和责任。他们的目的一定都是治病救人,延续生命。在做文物修复时,都是经过反复的论证下、在当时综合各种条件下做的最优方案,后期结果可能会受各种条件影响,所以也不是简单的是否坚持“修旧如旧”四个字所能评判的。

请大家给文物修复者留条活路,别再提“修旧如旧”。


关键字: 内容标签:原则,修缮,媒体,修复,文物,原则 修缮 媒体 修复 文物
下一篇:解码“谜一样”的山水宗师_绘画-山水-譬如说||上一篇:每日一画赏析|风生水起逐浪高_·_王劼音《节奏》_版画-水管-吊钩-艺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