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道德家都认为长久的悔恨是最要不得的情感。如果你做了坏事,感到后悔,作出能力之内的补偿,下一次提醒自己要做得好一些就行了,但绝不能沉溺于自己的过失。在粪堆里打滚并不能让你变得干净。
——奥尔德斯·赫胥黎 《美丽新世界》
◎ 艺术的慰藉丨vol. 9
陈朗慕 《先知》
▲ 陈朗慕 先知 2017 布面油画 160×255cm
◎ 作品赏析
世界的真实面目究竟是什么,这既可以归纳到形而上的哲学命题,也落实到每个个体具体生存方式的行为准则。对于陈朗慕来说,他逼近这个问题的手段就是通过绘画建立一个架空的叙事,依靠妄想将历史的踪迹推导出未来的形状。尽管陈朗慕的绘画语言带着欲盖弥彰的气息,种种的虚设与假借意在指向的无疑是人类当下所处的生存状态。
陈朗慕《先知》作品局部
纵观陈朗慕的作品不难发现其中最为核心的要素:人、动物、环境。这三个我们在任何语境中都不陌生的议题在陈朗慕笔下则脱胎成既具体又暧昧的形象。正如《先知》一作所表现的,陈朗慕所描绘的人物通常是通过面部的模糊处理甚至省略而消除具体的个人身份,从而扮演“人类”代名词的化身。同样,动物的形象是介于真实与标本之间的中间状态,同时具有着已逝的历史感与固化的永恒感,从而得以以一种人类文明先知的身份存在。陈朗慕通过绘画所呈现的环境通常也具有双重性,即被破坏的自然世界与衰败中的人造世界。在这件作品中,陈朗慕所描绘的若干大小不一的地球在一个异空间内共存宛如平行时空,而其中的一个似乎已经濒临死亡,人类文明何去何从似乎变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难解之谜。
陈朗慕《先知》作品局部
陈朗慕将此作命名为《先知》,而眼下恰恰是一个先知不复存在的时代,有的只是科技崇拜以及与之并存且大行其道的神秘主义。也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陈朗慕选择用带有褪色感与剥落感的绘画方式塑造他心目中的末世与生机,就像那把人类手中的匕首作为工具象征着文明的演进,却也可以在转瞬之间成为扼杀文明的利器。
◎ 关联文献参考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 《创世纪》 1508-1512
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巨幅天顶画 14×38.5平方米
米开朗基罗为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创作的巨幅天顶画《创世纪》,人物多达300多人,分成中央和左右两侧三个部分。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是米开朗琪罗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最大杰作。它分布在该教堂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顶。整个屋顶长36.54米,宽13.14米,平面达480平方米。作品场面宏大,人物刻画震撼人心,是米开朗琪罗的代表作之一。
《创世纪》由“上帝创造世界”、“人间的堕落”、“不应有的牺牲”三部分组成,每幅场景都围绕着巨大的、各种形态坐着的裸体青年,壁画的两侧是生动的女巫、预言者和奴隶。整个画面气势磅礴,力度非凡,拱顶似以因无法承受它的重量在颤抖。
其中《创造亚当》是整个天顶画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这一幕没有直接画上帝塑造亚当,而是画出神圣的火花即将触及亚当这一瞬间:从天飞来的上帝,将手指伸向亚当,正要像接通电源一样将灵魂传递给亚当。这一戏剧性的瞬间,将人与上帝奇妙地并列起来,触发我们的无限敬畏感,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体魄丰满、背景简约的形式处理,静动相对、神人相顾的两组造型,一与多、灵与肉的视觉照应,创世的记载集中到了这一时刻。上帝一把昏沉的亚当提醒,理性就成了人类意识不停运转的“器”。
展览:2017.10-11,“世界:陈朗慕”,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陈朗慕
1987 生于辽宁鞍山
2010 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个展
2017 世界:陈朗慕,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5 黑铁时代:陈朗慕个展,保利“艺起来”国际艺术博览会,北京,中国
2014 荒原,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关键字: 内容标签:北京,绘画,北京 绘画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