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Aperturist光圈报道,当代重要艺术史学家兼策展人莫里斯·伯格(Maurice Berger)去世,终年63岁。
莫里斯·伯格所涉领域主要包括艺术世界的“白人主义”和摄影的政治性解读。著名艺术评论家杰里·萨尔茨在社交平台上称伯格的去世与冠状病毒有关,在之后纽约犹太博物馆公开讣告中也证实了这一点。
作为一名聚焦于“白人主义”的策展人以及一位高要求的作者,莫里斯·伯格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关注艺术圈的种族问题,远早于他的一些同行们。对于很多人而言,他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打破了主流艺术界的有色眼镜,呼吁主流艺术机构不要搞区别化对待。作为《纽约时报》摄影栏目Lens的定期撰稿人,伯格聚焦于“种族故事”,他试图将相机创作的图像与复杂的政治环境联系起来。
2018年,伯格在美国国际摄影中心ICP举办的纪录片活动中公开表示:
“我对被主流忽视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例如令人不适的种族问题。”
他最著名的文章《艺术博物馆是否具有种族色彩?》于1990年首次刊登在《美国艺术》杂志上。当时所处的背景是一场“文化大战”,右翼政客开始寻求途径为艺术家和机构拨款,而艺术界此前没有过多关注多元化的许多人也开始这么做。尽管一些机构在支持有色人种的创作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对于伯格和其他一些人来说,这还远远不够。
伯格的文章《艺术博物馆是否具有种族色彩?》
伯格极具洞察力的文章吸引了新当代艺术博物馆和惠特尼博物馆等机构,而其他一些不是全心全意致力于展示黑人艺术的展览机构,并没有将注意力放在这一块。伯格写道,“这类博物馆中的白人策展人和管理曾反映了文化机构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博物馆永远不会偏离白人上层顾客和白人观众的主流需求。”
“艺术世界仅仅是在反映社会变化,还是艺术机构实际上可以在挑战美国当下的种族主义制度?”伯格想知道。
“不幸的是,关于种族问题,艺术博物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表现得像该国的许多其他企业一样,他们都力求保持其上层阶级的顾客和客户的狭隘利益。”
2019年 惠特尼双年展现场
惠特尼双年展作为一次分水岭,非白人艺术家们得到了业内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在这之前,伯格就写过相关论文,现在读来犹如令人震惊的预言。他起初就为博物馆的发展提出建议:更进一步,引入那些有抱负的非白人策展人,开放空间为那些非主流群体发声,从而推进博物馆的发展。
对于伯格来说,他所关注的议题是“美术馆机构的种族文化”,就像他为出版物ArtForum,《十月》和Village Voice所写的文字一样,都寄托了为找他在年轻时亲眼目睹的种族主义而寻找到一种表达语言的愿望。
1956年,伯格出生于纽约下东区,成长于一个廉价的公租房社区,这些房子主要住着的是黑人和波多黎各人。尽管他有时因为贫穷而被嘲笑,但他并没有因为是犹太人而遭受太多的逆境。但逐渐的,他开始注意到黑人孩子与他和其他白人同学的待遇不一样的地方。
“作为犹太人,我知道反犹太主义意味着什么。作为男同性恋者,我也知道同性恋恐惧症的感受。” 伯格在2017年《纽约时报》专栏的《利用摄影讲述种族故事》这篇文章中写道,“但是,似乎没有哪一个像我所看到的种族主义那样残酷无情,即使是最自由和最善良的人,也始终怀揣着轻柔的轻蔑,轻率的敌对和傲慢。”
2019年,莫里斯·伯格(Maurice Berger)在戈登·帕克斯的展览上接受采访。
当他纽约的亨特学院上学的时候,也持续关注种族主义这个议题,后来又成为了艺术学院的助理教授。伯格在艺术、设计和视觉文化中心的一次采访中说:“即使在那儿,我的身份也变得很有意思,我只有一个非裔美国人的同事,而且他是一名艺术家,而不是艺术史学家。在我的艺术课程中,我从未听说过有黑人艺术家以大学生或研究生的身份被讨论过,除了提到雅各布·劳伦斯时是例外。”
伯格在策展工作上的努力也体现了他在写作中强调的对种族主义的关注。2004年,他为美国国际摄影中心ICP策划了“怀特:‘当代艺术中的白色与种族’的展览,探讨了白人主义如何改变人们对摄影的看法。展览作品都是因对种族的多元探索而受到赞誉,其中包括奈兰德·布雷克,韩裔艺术家妮基·李和加里·西蒙斯的作品。
Chains, 1986 ©奈兰德·布雷克
HipHop Project, 2001 ©妮基·李
2018年加里·西蒙斯" Fade to Black" 展览现场
同时,伯格也挖掘出了早期因与主流声音相悖而被嘲笑的艺术家作品,例如辛迪·舍曼早期戴着黑脸面具的照片,这张照片至今依然未被广泛展出。
一位做公交车的黑人女士, 1976 ©辛迪·舍曼
他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一些令他印象深刻的照片,包括一张拍摄于2017年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的集会上的照片,画面中的白人举着代表民族主义的火炬。
White nationalists bearing tiki torches at a 2017 rally © Anadolu Agency/Getty
在文中,他写道:“这与压迫和暴力的图像不一样,这是一个笃信白人至高无上的普通人。”
伯格专注于包括达沃德·贝,多萝西·兰格和戈登·帕克斯在内的摄影师作品,并将其与时事和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感受联系在一起。 2018年,凭借《纽约时报》Lens栏目上坚持的“种族故事”专栏所作出的贡献,伯格被授予ICP无限奖。
Man at Lenox and 125th Street, 1976 ©达沃德·贝
At A Revival Tent Meeting, 1977 ©达沃德·贝
Dorothea Lange, Migratory Cotton Picker, Eloy, Arizona, 1940 ©多萝西·兰格
A school girl is pictured before her home in San Francisco,1942 ©多萝西·兰格
Emerging Man, Harlem, 1952 ©戈登·帕克斯
[Photographers around door to take pictures of Dwight D. Eisenhower],1951 ©戈登·帕克斯
要想总结伯格的成就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他所涉猎的领域非常多元。此前,他给马里兰大学美术馆的 Adrian Piper 和Fred Wilson 策划了回顾展。作为Alicia Hall Moran和Jason Moran作品的一部分,他还为2012惠特尼双年展创作了一部讲述在两个不同空间之间不断产生互动的电影作品。
1999年,他出版了《白色谎言》一书:种族与白人的神话。他为重要展览撰写文章,例如惠特尼的 Black Male: Representations of Masculinity,1968–1994(黑人男性:阳刚之气,1968-1994)和犹太博物馆的 Action/Abstraction: Pollock, de Kooning, andAmerican Art, 1940–1976(动作/抽象:波洛克,德库宁和美国艺术,1940–1976)。他谈到了为国家艺术论坛(Artforum)拨款国家艺术基金会的费用,并为华盛顿特区国家非裔美国人历史与文化博物馆组织了展览 For All The World To See: Visual Culture and the Struggle for CivilRights(让全世界看到:视觉文化与争取公民权利的斗争)。
他将所有的活动紧密联结于一个核心,这都是源自于他起初对非主流的声音的尊重和好奇心。
伯格说,“很少有白人艺术家冒险进入黑人文化,很少有白人读过托尼·莫里森。但对我来说,热爱福音音乐和托尼·莫里森比爱迈尔斯·戴维斯要时髦的多。”
关键字: 内容标签:艺术,种族主义,博物馆,艺术 种族主义 博物馆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