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万物共生——公共艺术中的自然视角_作品-污染-关注

编辑:李家丽 来源:江苏省美术馆
 
春风正暖,在线观展(四十八)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温暖的春天已经来临,我省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

春风正暖,在线观展(四十八)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温暖的春天已经来临,我省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渐恢复,江苏省美术馆(含新馆、陈列馆)已有序恢复开放,详情请见“江苏省美术馆恢复开放公告”。目前江苏省美术馆(新馆)正在展出“盛世春光——2020江苏省国画院新春献礼·贺岁大展”、“戏里风华——馆藏皮影与戏曲绘画精品展”,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正在展出“一蓑烟雨——朱振庚艺术展”,大家可预约参观。

 前 言 

海啸、山火、病毒、台风、雾霾、濒危物种和极端天气不断增加,全球赖以生存的环境问题令人焦虑和担忧,事实上这些都是自然的预警和求救。人类社会高速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的巨大变革,这期间许多看似不经意的行为实则都让身边的自然生态持续性地不断遭到破坏而变得愈加脆弱,甚至是不可逆地永久伤害。当我们试图把目光置于更广泛的领域中、从根本上重新思考自然、人类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更好的理解这个面对着前所未有的人为环境灾害的世界时,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审视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通过创作与自然主题相关的公共艺术作品,企图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和参与使大众关注环境伦理、生态伦理等方面的问题,并尝试在作品里面传达对待自然的观点或态度。

此次网上展览以万物共生为主题,主要关注艺术家们参与自然环境议题的公共作品,呈现当下物质社会与自然环境之共生,探讨作为每一个独立个体的“人类”之责任。展览分为污染、气候、资源三个专题,涵盖行为、装置、影像等领域,聚焦的内容包括水污染、雾霾、全球变暖、海洋生态、垃圾回收、物种危机等。艺术家以自然视角切入,并将我们带入一系列工业化、城市化后遗症的思考当中。同时,透过自然生态这一表象,要更深入的切入社会生态及人的精神生态层面,引发对现代性的反思。当环境问题已经切实地来到我们身边,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时候,我们不得不直面和检讨自己给周遭环境带来的哪怕是看似微小的伤害,哪怕是穿着皮草、食用野生动物、随意丢弃塑料水瓶等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因为从根本上来说,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正是以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傲慢观念,以及背后的价值、道德和伦理导向,让我们忽略了自然万物都是与人平等的存在。

   

尽管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只是提出观念性的问题,无法立刻改变现实困境,但需要改变这样的生态危机,正需要从这样每一个观念问题做起。当下疫情严峻,对野生动物的敬畏重又回归视野。如何反思我们的对环境、资源和发展的价值观念,重新审视生态危机的困境,形成对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既是艺术家试图表达和关注的内容,也是关乎人类未来命运的重要命题。

繁华世态的危情

污染专题

尹秀珍——《洗河》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举世瞩目。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环境破坏的问题。比如,成都府南河水就和全国的许多河流一样,污染非常严重。1995年,艺术家尹秀珍在街头进行行为艺术《洗河》,她为了形象说明当时成都府南河的污染问题,借用现代工业手段将府南河河水取出了十立方米,在冰厂制成冰块,然后再运回到岸边以清水加以洗刷。过路的行人和市民见状也纷纷参与其中。洗刷的活动持续了两天,地面也因此留下了斑斑污迹。这场行为艺术无疑是对水污染的鲜明呈现,同时也吸引了公众的关注和参与。

洪亦辰、郭怡慧和郑毓迪——《100%纯污水制冰所》

台湾艺术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学生的艺术项目《100%纯污水制冰所》,收集了台湾100个地区的污水样本,将其冷冻成冰棒,并设计了精美的包装。这些冰棒中夹杂着福寿螺、烟头、油污、塑料、废鱼网、微生物等杂质。拨开精美的包装纸,内在触目惊心。在作品中可以看到,有些水体还是清澈的,只有一些生活垃圾,但是那些有颜色的水体,基本都是工厂排污废料,富含重金属和其他工业废料。作品用不同的颜色来代表水质污染程度的不同,红色和紫色代表重污染,黄色和橘色是中度污染,浅蓝则来自状况较好的水体。该项目旨在反映水污染问题及其对世界人口的影响,希望这样的作品能够引起大家对河川的关注,意识到纯净水对人们的重要性。

Michael Pinsky——《污染舱》

《污染舱》由细木条制的多面几何结构组成,内层用塑料支撑起墙面,最终形成独立的 5个透明圆顶空间,彼此间有通道相联结,就像5座代表不同城市的岛屿——伦敦、北京、新德里、圣保罗与挪威。在每个空间内,5个城市的空气被重新还原。伦敦的气味是有点混合着辛辣的橡胶味,圣保罗则带有一丝酸的果味。气候研究人员和调香师研究了每个地方空气中的臭氧、悬浮颗粒、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含量,试图去还原这种气味,最终用改良后的香水来填满空间。空气污染所带来的危机发生常具有即时性,这使得过着具体生活的人们感到抽象,人们并不能意识到危险存在,因此艺术家意图用城市里易被人忽视的气味来传递空气污染的严重性。

坚果兄弟——《尘埃计划》

该计划用100天的时间,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用吸尘器收集空气中的尘埃,然后把收集起来的尘埃,做成1块砖。再然后把这块砖做房子用,像尘埃一样消失在成千上万块砖里。艺术家表示,很多人觉得这个行为很荒谬,但真正荒谬的是空气作为每个人应该拥有的权利,这个权利被剥夺了,连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都没有了,这更荒谬。作者以此作品表现对空气污染现状的关注,并隐喻尘埃对人类生存境况的影响。

没有无辜的雪花

气候专题

Shepard Fairey-《地球危机》

美国艺术家Shepard Fairey创作的《地球危机》,经巴黎市政府和埃菲尔铁塔开发委员会许可将其悬挂在离地面60米高的铁塔二层之上。圆球直径8米、重2 . 3吨,表面面积达200平方米。只有近距离观看才能看清作品上的反石油标识和讽刺标语,如“石油创造无限未来”和“把它涂黑”等等。该作品在装饰性的基础上吸引公众参与讨论,旨在表达唤醒世人关注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生物灭绝等问题,呼吁人们保护自己的家园。

Banksy——涂鸦

英国涂鸦艺术家Banksy用一系列涂鸦壁画中表达对全球气候、植被问题的关注,其中包括“我不相信全球变暖”,但字母却在水下消失,讽刺性地呈现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此外他还有“我还记得这里绿树成荫”、“公园变成了停车场”等涂鸦,暗示植被大量被砍伐的现状,以街头艺术的形式提出并引人关注到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

Olafur Eliasson ——《冰钟》

丹麦/冰岛艺术家奥Olafur Eliasson和哥本哈根丹麦自然历史博物馆地质学家明(Minik Rosing一起采集来自格陵兰岛的冰块,然后把它们运往哥本哈根、伦敦、巴黎等地的市中心。24块巨大的冰块以圆圈状被放置,形成一个时钟。陈列在公共区域后,这些冰块会缓慢融化,直至消失殆尽。这样一种公之于众的过程让科学数据更加实体化,融化的冰川这一概念被具象化。事实上,每秒钟正有10000块这样的冰块,从格陵兰岛脱落流入大海,融化的水最终进入泰晤士河,进入纽约,进入地球上的每一个地方。气候变化的风险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而作品所代表的正是我们所处的美丽的、不安的并且正在消逝的现状。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无法回头的消亡

资源专题

Jason DeCaires Taylor——《水下雕塑公园》

Jason DeCaires Taylor在墨西哥坎昆创立的水下雕塑公园,由墨西哥坎昆海洋公园和海洋环境保护联合会共同承建,有着数百件真人大小的雕塑,构建出了一个海底社区,并将这些与海底共生的雕塑拍摄下来。这些雕塑的表面用环保特殊材料制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海洋融为一体,表面剥落,珊瑚生长,这个水下的博物馆演变成另一种面貌。作品希望人们在思考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不要忽略海洋。因人类对海洋的索取太过于理所当然,如过度开采污染、捕捞等等,但未能对海洋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它纯粹、巨大,如此脆弱却又如此包容。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Katie Paterson、Zeller & Moye——《空洞》

受布里斯托大学委托,艺术家 Katie Paterson 联合建筑师 Zeller & Moye 在布里斯托尔历史悠久的皇家城堡花园里,创建了一个永久性的公共艺术装置《空洞》。这是一个由全世界所有树种共同组成的微型森林,通过众多的树木样本这个缩影,反映地球的历史。装置中的木条组合到一起,从京都到加州,从最古老的树到最年轻的树,这些标本跨越时间与空间在此汇集,其中最最久远的是从3.9亿年前的早期森林里形成的硅化木化石。每一个小小的样本背后,都有各自说不尽的故事。它们曾经和我们一样,在阳光与水、还有土地的庇护下生长,一些曾与它们共存的动物、植物、或者真菌,时至今日仍能在树木表面找到点蛛丝马迹,同样,它也与我们人类的历史息息相关。所以当你来到这里,来到这个“空洞”,包围着你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木片森林,更有我们人类数百万年的进化历史,引人探索和深思。

Caitlind r.c. Brown——《灯泡云》

由加拿大艺术家Caitlind r.c. Brown设计的《灯泡云》,是一个原比例的互动灯光装置,这个灯泡云由艺术家使用钢铁、金属拉绳和六千多个亮灯泡和烧坏的灯泡来制作,每个灯泡下面都悬挂有金属拉线,可以通过这些金属拉线控制灯泡的开关,全部打开效果非常震撼。公众可以站在装置旁将上面的灯泡拿下来或安装上去,这种互动行为创造了一个灯光闪烁的巨大云朵。这个作品是对回收的废旧物资进行重新构想,用一种不同的艺术视角来处理过剩的材料,试图给垃圾的废弃和资源的重新整合利用提供一种思考。

Louie Psihoyos——帝国大厦灯光秀

2015年,纽约帝国大厦上演了一场特别的灯光秀,160种濒危动物的图像在33层楼的墙面循环展出了3个小时。灯光秀发起人是Louie Psihoyos,他曾于2009年推出纪录片《海豚湾》,描述了日本太地町渔民大量捕杀海豚的行为,该片曾获得2010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这次灯光秀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宣传纪录片《Racing Extinction》,伴随着歌曲,整场演出每15分钟重复一次。雪豹、狮子、蛇、鹰、蝠鲼等被人类猎杀至濒危的动物形象在8分钟内一一出现在帝国大厦外墙,就像是这160种濒危动物的墓碑。事实上,由于人类的破坏,与栖息地的丧失等因素,地球上濒临灭绝生物的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保护野生动物已是刻不容缓。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图片和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供 稿:邹佳睿

监 制:宗 洁

编 辑:李 丹、濮俊优(实习)

 

| 开放时间 |

9:00 - 17:00 (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交通信息 |

江苏省美术馆(新馆)

南京市长江路333号

公交:

总统府站:乘坐公交29路、44路、65路、95路、201路、202路、304路至总统府站下,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东站:乘坐公交5路、9路、25路、34路、29路至大行宫东站下车,步行15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1号出口步行300米可达。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

南京市长江路266号(陈列馆)

公交:

南京图书馆站:乘坐公交31路、313路、80路、Y2路、3路内环至南京图书馆站,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北站:乘坐公交2路、304路、31路、313路、44路、65路、68路、80路、95路、3路内环至大行宫北,步行23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6号出口步行300米可到达。

| 官方微信 |

| 官方微博 |

| 官方网站 |

http://www.jsmsg.com

| 咨询电话 |

025-89610840


关键字: 内容标签:作品,污染,关注,公共艺术,作品 污染 关注 公共艺术
下一篇:梵高生日当天_作品《春天花园》在荷兰的博物馆被盗_被盗-阿姆斯特丹-荷兰||上一篇:世界在画家的诗里抖擞_ 《庆仁写诗》出版_陕西-写诗-陕西省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