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在饭馆喝汤,刘博智捞起一颗炖汤用的药材问我,
“这是什么?”
“麦冬。”
“有什么用呢?”
“去心火。”
“什么是心火?”
一时间,我很难用言语去表述什么是“心火”。但是,像我这种装神弄鬼的“赤脚医生”,脑筋急转弯的小聪明还是要储备一点,既然说不出病理,那就说病征吧!所以我说,
“我就经常上心火,心火不是脾气,它不发在别人身上,一上心火我的额头上就会从皮下冒水泡,不是痘痘,是一颗颗小小的水泡,像是从心里烧开了水,蒸汽要从毛孔冒出来,却被皮给挡住了,所以鼓出一颗颗小水泡。比如熬夜改稿的时候,比如看见问题努力解决而不得解决的时候……”
我似乎比喻得当,刘老师看似明白了的样子,没有再追问下去。
过了几天,我在写作品标签的时候,问起“五大皆空”系列的拍摄地点,他说其中《火》是在西藏拍的。然后他又开始习惯性地跑题,告诉我《火》与其他“四大”不同,它并非拍取自佛像,而是在拍摄的那瞬间,正好光影晃动,一个动态的影子投射在藏庙大佛像背后的转角处。而后他说:
“《火》对我来说,就是我自己的心火。不如意的事情引起自己与其他人的互动,产生很大的能量。但重要的是把握自己对内心的反映,和看这种观照能否产生正的能量。”
五大皆空-火 收藏级艺术微喷 2012 84x142cm 10版
正好我是看着作品和他聊起的,同时还可以对照我眼前这位年近古稀的“年轻人”,可能就是这团火,让他的眼睛闪耀着光,让他无视自己的年龄,专注于记录那些众生相的同时,从不回避任何困难,对路过的众生倾囊相助。
所以我喃喃回了一句,不知是告诉他,还是告诫我自己的话:“所以心火不能灭,灭了就没激情。”
转念我又想,那额头不能总冒泡吧?!心火不能灭,但是还是要转化。那些总是迎面而来的问题,可能就是“扑过来”帮助我们转化心火的,因此不要害怕它们,也不能回避,需要一颗无畏的心,用不停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将这团火熬成鸡汤。也许,对于人生来讲,所谓修养,不外乎就是心火转化的过程而已。
其实说来,也就是这一团“未灭的心火”,让这次“五大皆空”系列作品首次展现在影像上海博览会上。影像艺术的市场,并不是作为一个收集和研究中国历史影像为学术定位的非营利民营博物馆的主业,所以我们2019年锁定的目标是刘博智50年考察的对象,可以说是一部海外华人影像志。一开始作为文化合作机构参加影像上海的时候,只是本着一颗要去推广摄影家和展览的心。为了不要离题太远,我还是先呈上刘博智拍摄的古巴华人的“众生相”。
当然,刘博智用毕生精力砌起来的影像宝库远远不止这些人像作品,还包括了早年远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缅甸、马来西亚、泰国等等,甚至本土中国也不例外,从人像到起居生活、家居环境细节、种植园、金矿、铜矿等等工地主题,但这次,我们讲的是离题的作品——“五大皆空”系列。
毕竟影像上海是一个Photo Fair,如果能够更全面地推广摄影家的作品,当然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事。所以我忍不住还是询问刘老师,是否有纪实之外的作品?言下之意,他很快抓住了要点,便回我说,“可以一同展出我的‘五大皆空’”。于是很快发来了作品图,并看见他为作品取名“五大皆空”之“风”“水”“空”“火”“土”。
于是我这个“半路神仙”又跳了起来问,“佛家不是四大皆空吗?”
又一次我收到一个貌似答非所问的回复,“印度的‘五大’我在二三十年前读过一些,英文的,过眼云烟,但偶尔也在脑海闪现。”
这么说刘博智的“五大”来自印度《吠陀本集》的印象。然而一生满世界跑的经历,和到今天还在和我探讨他自己的“文化根本”的他,其实,也已经融会了各种的概念。或者所谓“概念”,也都是累赘的附加。总之都是要“空”去的,眼前的一切也就是表象而已。我们的一切努力,也只是在从“象”到“空”到过程之中。
五大皆空-风 收藏级艺术微喷 2012 84x142cm 10版
五大皆空-水 收藏级艺术微喷 2012 84x142cm 10版
除了“火”,其他“风” “水” “土” “空”都取材自云冈石窟。刘博智花了四年的时间,把反片创作成现在我们看到的作品。也许这四年,也是他观照内心、自我修炼的一个过程。用他自己的话说,
“五大是我的生活态度。‘水’可以推,可以集;‘土’为定;‘风’是自如;‘空’是放下。”
而“火”,就是上述那份可以用来煲成鸡汤的“激情”。至于熬成哪一款鸡汤,就看个人造化了!我看刘老师煲了半辈子,应该炉火纯青,我这时候有机会端出来,也是修来的福份。展会上以96x160厘米的大幅作品展出,更有细节,更大气势,不是手机屏幕可以比拟。刘博智自己监工,制作的师傅也在背后签名以认证是其亲手制作。9月19日-22日,影像上海P06展位。请君慢品。
黄丽平
越众历史影像馆执行馆长
关键字: 内容标签:作品,影像,自己的,作品 影像 自己的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