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近年来享誉国际并备受关注的艺术家,莱安德罗·埃利希(Leandro Erlich)于今年7月10日至8月25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大型个展“莱安德罗·埃利希:太虚之境(Leandro Erlich: The Confines of the Great Void)”。这也是这位阿根廷籍艺术家目前体量最大的个展,展览将展出横跨艺术家25年创作历程的19件大型互动装置艺术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品更是首次在中国展出。本次展览是继艺术家于2015年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和2017年日本东京森美术馆个展后的又一重要个人展览。
莱安德罗·埃利希
雷安德罗·埃利希于1973年出生于阿根廷,现工作和生活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和蒙得维的亚两地。过去二十年里,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并被各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永久收藏。他在亚洲享有极佳的声誉,最近在东京森美术馆(2017年)和上海昊美术馆(2018年)举办的个人展览吸引了数十万的参观者。6月26日,他的新展览“Próximamente”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鲁斯·本扎克尔画廊开幕,随后,他的大型作品展“LIMINAL”将于7月4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拉丁美洲艺术博物馆展出(2019年)。2019年7月10日,他将在中国国家重点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展览“太虚之境”,并成为首位作品占据其美术馆整个展览空间的非中国籍艺术家。
©Keizo Kioku,图片版权:金泽21世纪美术馆

埃利希18岁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雷科莱塔文化中心举办个展,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在获得几项奖学金(国家艺术基金会,火炬基金会)后,他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顿的艺术家驻地项目——核心项目里继续学习(格拉塞尔艺术学校,1998年);在那里,他创造了自己的标志性装置作品《游泳池》和《客厅》。2000年,他携作品《雨》参加了惠特尼双年展;2001年,他代表阿根廷参加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2001年),展出了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游泳池》,这件作品被日本金泽二十一世纪美术馆和荷兰福尔林登博物馆永久收藏。
©雷安德罗•埃利希工作室
他的公共作品包括:《民主的象征》,这件作品是对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方尖碑和拉丁美洲艺术博物馆进行的一次联合干预,在2015年吸引了整个城市的眼球;《融化的房子》标志着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并在巴黎北站长期展出(巴黎不眠夜,2015年);著名的装置作品《建筑》(巴黎不眠夜,2004年)已经在全球各地再造并展出(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阿根廷、乌克兰、奥地利);2018年,受国际奥委会委托创作了《球赛》,以纪念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办的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反射港湾》曾在韩国首尔国立现代美术馆(2014年)、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特雷斯德费布雷罗国立大学博物馆(2016年)和纽约纽伯格艺术博物馆(2017年)展出。《重写本》在日本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上长期展出(2018年)。
©Ignacio Iasparra,图片版权:Ruth Benzacar Galería
雷安德罗•埃利希,《房间(监视II)》(2006/2018),日本东京森美术馆展出现场(2017)
影像装置,纯平监视器
2.91 x 3 x 0,40 m
图片拍摄:Hasegawa Kenta;图片版权:森美术馆
雷安德罗•埃利希,《电梯游说》(2006/2018),日本东京森美术馆展出现场(2017)
金属结构、投影屏幕,投影仪和播放器
2.91 x 3 x 0,40 m
图片拍摄:Hasegawa Kenta;图片版权:森美术馆
埃利希获得了很多奖项,包括罗伊·纽伯格展览奖(纽约,2017年),马塞尔·杜尚奖提名(巴黎,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伊斯坦布尔,2001年),莱昂纳多奖(国家艺术博物馆,布宜诺斯艾利斯,2000年),国家艺术基金会奖(布宜诺斯艾利斯,1992年)。
雷安德罗•埃利希,《教室》(2017),日本东京森美术馆展出现场(2017)
木,窗户,桌椅,门,玻璃,灯
尺寸不一
图片拍摄:Hasegawa Kenta;图片版权:森美术馆
雷安德罗•埃利希,《连根拔起》(2015),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在地装置展出现场(2015)
图片拍摄&版权:雷安德罗•埃利希工作室
雷安德罗•埃利希,《云》(2017),日本东京森美术馆展出现场(2017)
超透玻璃,单色数码喷绘,鸡翅木展柜,LED灯
199,5 x 160 x 81 cm
图片拍摄: Hasegawa Kenta, 图片版权:森美术馆
作为一个概念艺术家,他的作品探索了现实的感知基础,和我们通过视觉框架来审视这些基础的能力。日常生活里的建筑是埃利希的艺术里反复出现的主题,旨在在我们所信与所见之间建立一种对话,正如他试图拉近博物馆或画廊空间与日常体验之间的距离一样。
雷安德罗•埃利希,《窗与梯——学习历史》(2009/2017)
钢,树脂玻璃,木
590 x 200 x 120 cm
图片版权:Art Front Gallery
雷安德罗•埃利希,《迷失花园》(2009),日本东京森美术馆展出现场(2017)
图片拍摄: Hasegawa Kenta,图片版权:森美术馆
雷安德罗•埃利希,《试衣间》(2008),日本东京森美术馆展出现场(2017)
嵌板,镜框,镜子,凳子,帘子和灯
尺寸不已
图片拍摄:Hasegawa Kenta;图片提供:森美术馆
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划并主办,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总顾问,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担任艺术总监,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则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和阿根廷国家艺术博物馆馆长安德烈斯·杜普拉特(Andrés Duprat)共同担任。在此次展览中,策展团队与艺术家将共同营造作品间的对话,以“小说”叙述式的逻辑,作品在“每一章”呈现,并以叙事逻辑连接,让观者阅读并完成自我诠释。
©叶大伟
迷失、模糊、感知的困惑——这些都是艺术家莱安德罗·埃利希作品所引发的感觉。艺术家从现实和表象彼此交融的假设出发,创造了诸多无明确边界的场所。观察视点不断被反转(内/外、高/低、进/出),产生了能给观者虚幻之感的图像。通过这种对极限的逼近,艺术家反复言说规则和制度的绝对性,并为叙事的时间维度和艺术创作的想象力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雷安德罗•埃利希工作室
莱安德罗•埃利希,《美发沙龙》(2017/2019),日本东京森美术馆展出现场(2017)
木,镜子,椅子,美发工具,铝制条,灯
尺寸不一
图片拍摄:Hasegawa Kenta;图片提供:森美术馆
对电影世界的引用也常常见于他的作品;埃利希毫不掩饰他对导演如希区柯克、波兰斯基和林奇的钦佩,他认为,他们“以日常生活为脚本,以对寻常空间的心理颠覆为手段,创造了一方虚构的世界”。
©雷安德罗•埃利希工作室
雷安德罗•埃利希,《电梯》(1995/2017),日本东京森美术馆展出现场(2017)
金属结构,木,镜子,不锈钢,电梯按钮
2,25 x 1,69 x 1,21 m
图片拍摄:Hasegawa Kenta;图片版权:森美术馆
附:
埃利希曾在以下机构呈现他的个人展览:美国纽约巴里奥博物馆(2001年),意大利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2006年),法国圣纳泽尔艺术中心(2005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S.1(2008年),意大利圣吉米尼亚诺的常青画廊(2008年),巴西圣保罗的卢恰纳·布里托画廊(2009年),美国长滩拉丁美洲艺术博物馆(2010年),美国纽约肖恩·凯利画廊(2011年),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鲁斯·本扎克尔画廊(2007年,2012年,2019年),西班牙诺格拉斯-布兰查德画廊(2013年),英国伦敦巴比肯中心(2013年),日本金泽21世纪美术馆(2014年),韩国首尔国立现代美术馆(2014年),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拉丁美洲艺术博物馆(2015年),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2015年),西班牙马德里通信基金会(2017),美国纽约纽伯格艺术博物馆(2017年),日本东京森美术馆(2017年),中国上海昊美术馆(2018年),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拉丁美洲艺术博物馆(2019年),中国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9年)。
埃利希参加过的群展有:巴黎不眠夜(2004年),巴黎东京宫(2006年),西班牙索菲娅王后国家艺术中心(2008年),布宜诺斯艾利斯PROA基金会(2009年,2013年),常青画廊法国空间(2011),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2011年),巴黎104艺术中心(2011年),东京都现代美术馆(2013年),上海艺术节(2013年),东京螺旋大厦(2017年),巴黎拉丁美洲之家(2018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8年)等。
他同时广泛参加各种双年展,其中包括:第一届南方共同市场双年展(1997年),第七届哈瓦那双年展(2000年),第七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2001年),第三届上海双年展(2002年),第一届韩国釜山双年展(2002年),第26届圣保罗双年展(2004年),威尼斯双年展(2001年,2005年),日本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2006年,2018年),巴黎东京宫(2006年),新加坡双年展(2008年),利物浦双年展(2008年),乌拉圭第二届蒙得维的亚双年展(2014年),第十三届昆卡双年展(2016年),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南美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2017年)。
他的作品也被许多私人和公共机构收藏。公共机构收藏包括布宜诺斯艾利斯当代艺术博物馆,休斯顿美术馆,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法国国家现代艺术美术馆,巴黎蓬皮杜中心,日本金泽21世纪美术馆,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耶路撒冷博物馆,法国国家经理人采购联盟,法国巴黎市政府和法国国家铁路公司-巴黎北站,等等。
关键字: 内容标签:巴黎,图片,阿根廷,巴黎 图片 阿根廷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