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剧场”邢罡艺术文献研究展,将于2019年6月10日启动,至7月22日在厦门市美术馆呈现,展览总策展人张子康,联合策展人钱陈翔、苏阳,学术主持夏可君,《宇宙剧场·邢罡艺术文献研究》(外文版)主编沈揆一。这是一个昙花一现的“开幕即闭幕”的展览,艺术家用40天的时间在美术馆6000平方米的空间布置展览和构建整个“宇宙剧场”。布展期间全程面向市民开放,期间邀请1000位市民参与装置作品《天圆地方-海峡》的创作。2019年7月21日,展览开幕式、闭幕式及学术研讨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
周煜(厦门市美术馆展览部主任、展览主办方负责人):
厦门市美术馆非常荣幸地宣布,国际艺术家邢罡先生的【宇宙剧场】艺术文献研究展,将于2019年6月10日至7月22日在我馆呈现。一个非常庞大的综合性文献研究展在厦门美术馆将近6000平的主展厅和文献展厅,这是一个非常宏观的主题、国际化的艺术风格;此次展览是我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视觉震撼力最强的多元化大型个人展览,非常期待。我代表厦门市美术馆、代表陈娟馆长,提前祝愿此次展览取得圆满成功,希望能激起厦门文化艺术的新高潮。谢谢!
夏可君:(哲学家、艺术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
感谢厦门美术馆,邀请邢罡先生到厦门来做这样一个大体量、大规模的文献研究展,我非常荣幸作为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能够参与这个了不起的计划,从展览的名称就可以看出邢罡此举非同一般,感受到艺术家的抱负。【宇宙剧场】邢罡艺术文献研究展,一个艺术家的个展要把6000平米的美术馆空间填满简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项伟大的工程;本次展览是邢罡从1999年至2019年各个阶段的学术性文献研究展。水墨能走多远、能走多深、能走多广,“轻盈”的水墨所承载的当下文明能有多“重”。
邢罡是中国第一个能把“水墨艺术”从绘画性(早期的《冰山语言》系列)、向文本性(《元生命研究》《基因学姓氏研究》等)、向水墨的空间性(威尼斯双年展《天圆地方》装置)成功升华转化的艺术家。本次展览大量的巨幅作品,让作品与空间的互动与契合,以及即将在现场实施的大型水墨装置创作方案《天圆地方-海峡》(多重的宇宙能量场)都是非常让人期待的。邢罡作为七零一代最具代表性、最重要的“水墨”艺术家,他非常自觉地把“水墨的使命”从绘画的平面性到水墨的文本性、到水墨的装置性做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可以说他是做得最丰富、最彻底的一位艺术家。
那么,他是怎么做得呢?邢罡在各个阶段探索时期,非常自觉地、富有逻辑性的思考问题;准确抓住了艺术的命脉,和最基本的精神,就是“元”,元素、元文本。从1999年开始的“天一生水”系列中,出现了水作为一种元素的存在,暗合了道家的东方哲学思想。水作为一种生命起源重要的分子和元素,在邢罡的作品中被做得非常当代;他摒弃了传统水性的柔软,做的是冰山的厚重与崩裂,以及后来关于残余物的无限维度的探索。宣纸的残片以及进入多重维度虚空的墨分子的墨纤维元素,都没有离开“元”的哲学体系思维。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呈现出空间装置作品,是以元古宙生命标本残片与和田玉元素,把中国的“天圆地方”这种中国古人原始的对于太空的想象方式带入当下的“元”思维,以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历史的基因,面对现代性的灾变、面对现代性的破坏,做了一个以艺术方式的反问,在这种与自然的对话中,试图有一回应。邢罡作品的后现代性、启示录式的思考性、批判性、反思性,把水墨艺术广义的扩到多元的可能性中来。
与今天发布会密切相关的是,为什么要在这里做一个艺术展览的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象征着展览的启幕,临近结束的那一天才是展览的开幕,恰好因为他学术研究展的特殊意义,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没有人来做这么一个大规模的学术性展览。这不是一个戏剧性的噱头,恰恰是因为这种学术性的文献研究展的性质所决定的。从几个方面可以体现:1.邢罡是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里最认真、最有能量与展览空间互动契合的艺术家,美术馆6000平米的建筑空间,用水墨来填充,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艺术家喜欢接受这种挑战,这种充满一切可能性的挑战。2,邢罡此次展出的几十件大型作品,也不是一朝一夕简单布置可以完成的;一些大型的装置作品在空间上、逻辑上、创租理念上的都需要时间,在原定的6月22日开幕式难以完成。3,邢罡计划实施的一件新的作品《天圆地方-海峡》(多重的宇宙能量场),宇宙剧场是艺术家对宇宙、对天地古代认知,和科学技术之后的现代的宇宙观的一种对话,面对现代性的自然灾变,试图在当下的宇宙直观思考。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水墨从来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水墨也不是艺术的问题,而水墨就是天地、宇宙、世界的问题。所以在这种宇宙观的想象与水墨呈现之间的思维逻辑中呈现出来,对于邢罡而言,这不是一个个人问题,应该是一个全人类的问题。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天地,如何把众多个人性的小宇宙汇聚成一个可能性的、多维的新宇宙,艺术家在展览期间邀请1000位观众交互式参与这个大型的创作,而这件作品只有经过时间,在展览的最后时刻才能完成,所以我们将在展览闭幕式的时刻举行研讨会,这是一个新颖的、大胆的、富有学术挑战性的大型学术展览,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可能还没有一个艺术家用如此大的体量、如此新颖的方式来做这样一个展览,我们对这个展览都抱有期待,从6月10起至7月20日,展览全程对公众开放,期待有更多的媒体、更多的批评家、艺术家、学者、观众、市民来关注这个展览,艺术家将全程在美术馆现场工作,我们将以纪录片的方式全程记录这个震撼的历程,每天发布视频记录这个展览的进程。这才是一个“水墨真正走向当代化、国际化的艺术事件”,这是我作为此次展览学术主持的期待。
苏阳(联合策展人、瞐艺术机构创始人):
我曾经配合过邢罡老师做一些艺术的展览呈现,这次非常荣幸能再次和邢罡老师合作。张子康先生担任总策展人,夏可君先生担任学术主持,沈揆一先生担任《邢罡艺术文献研究》(外文版)的主编,这样一个全球权威、高质量的工作团队的指导,我作为联合策展人,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这也是我们厦门美术馆规模最大的一次个人展览,美术馆作为一个城市的地标,有巨大的空间尺度、高度,要驾驭这个空间是很不容易的。作为一个以水墨、装置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的艺术家,邢罡老师有一个特点:他的水墨性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深度和多维性,他的装置作品和大尺幅的水墨作品、影像及空间的营造都是需要耗费巨大的心血,这次厦门美术馆6000平米的空间我们也需要更多的探讨,如何更好地呈现邢罡老师这些多维的作品。整个过程做成一个纪录片,纪录片也是展览的一个部分,会在7月21日开幕式的时候以影像的方式呈现,我想这次的大型展览会在整个艺术界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尝试,和对于旧的展览模式的突破。最后预祝我们的展览圆满成功。
钱陈翔(联合策展人、厦门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管理教研室主任):
很荣幸能参与到邢罡先生在厦门这个高规格、大体量的展览,我们经常在探讨水墨的可延续性、可发展性,创新性。《宇宙剧场》这个展览的可看性很强,在广阔的宇宙间探索、找寻无限的可能,展览尾声的时候开幕即是闭幕,这是一个新的展览模式,具有探索性的意义。所以这也是我向各位学习的一次机会。
姚明(厦门姚明集团董事长、展览协办方):
今天很高兴参加邢罡《宇宙剧场》艺术文献研究展的新闻发布会,我跟邢罡认识了很多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属马人的特性,我说人应该有“鸿鹄志”、“犬马心”。邢罡从1999年到2019年,这二十年来他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不断地学术攀登,艰辛的历程中磨砺了他的心性。据我所知厦门美术馆还是第一次举办这样大型的一个艺术家的学术性个展;我也希望厦门的市民、艺术界、学术界、企业界,届时走进厦门美术馆去感受邢罡的“宇宙剧场”,体会他作品中“元”的元素,感受邢罡作品的别样感觉。希望这个展览能给厦门带来一场震撼的视觉的盛宴。
邢罡(艺术家):
很荣幸接受厦门美术馆的邀请,于6月10至7月22日在这个美丽的城市,在这个旧机械厂改造的厦门市立美术馆的巨大空间,呈现我的大型创作文献展。这个展览筹备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完成从1999年到2019年创作文脉的梳理,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呈现与阶段的总结。多重的【宇宙剧场】重点不是宇宙,而是“场”;“场”,在此我解释为一种多重维度并置的无限空间。“场”是我从2002年开始思考和尝试向边缘探索的虚空界限,那时我感受到了正负空间的存在;随着时间的累积和人生历程的锤炼,慢慢地我又感受到了这种维度的并置存在;越来越多、越来越交叉、相互链接复杂多重,却又密切地、有序地存在着,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场”,也是我的潜意识中支撑我艺术生命的“场”。
厦门这个地方很神奇,独特的地理地貌,以及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民族关系,虽然很小,但很精彩。这里的建筑、人文、海峡两岸关系的存在都是焦点,以前的厦门是前沿阵地,是军事禁区,就在前方几百米的地方有一个“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的标牌,在海峡对岸的金门岛有个“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对峙标语。这里的海峡两岸也像一个“场”,就像艺术与人类、生活、现实之间的思考,因为这种对峙是一种并置关系,是相对存在的。所以我在思考人类与艺术发生碰撞的“场”的时候,可能是一种相互的并置式生长,同时也是一种根源化的生长,切入了关于我们现实的思考、“山”的崩塌、“脉”的裂痕,这是自然性的真实,艺术有警醒未来的职责,或许这种警醒可以拯救濒临崩塌的意识,这并不是物质世界所能构建的,而是一种人类“无我”的潜意识,我更希望把这种潜意识作为艺术工作者的使命。
这么多年来一直以“学术至上”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 2016年接受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的邀请,我用地球早期生物标本和新疆和田玉做了几个系列作品《地球书简》、《天圆地方》,也是让西方人看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东方哲学思维。其实当代艺术的探索,并非仅仅是向边缘化拓展的一种思维,它实际上更是源于现实世界、源于“人种”根文化精华提炼后的升华,而这种成长是艺术家“顿悟”式的理性哲学思维,非常重要;可以说:“没有‘顿悟’就没有艺术,没有‘理性’就没有未来”。
我这次展览是从1999~2012的“天一生水”系列、2000~2010的“基因学姓氏族谱研究”、2002至2019的“多重的宇宙剧场”、2007~2012的“冰山,自然启示录”、2012~2017“元生命研究-地球书简”、2013~2015的“元·残余物”,以档案文献梳理的方式,呈现一个阶段的里程碑。这次在厦门美术馆一个中心位置计划做一个海峡诸岛的装置作品《天圆地方-海峡》,同样也是借用对于中国古人对天圆地方的一个设想,恰恰是像厦门岛一样的圆,座落在海之中。实际上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宇宙,我计划邀请1000位观众来参与,把无数个小宇宙并置在一起,让它形成一个多元意识的、多维度并置的能量“场”;就像海峡两岸并置着,海与陆地并置着,人与自然并置着,生命与灵魂并置着。
夏可君:
艺术家邢罡老师谈了对自己过去的探索历程,非常生动感人。本次展览的核心主题,一个宇宙的“剧场”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存在的,我们每个生命都在里面真真实实,这是我们共同经历的事件,也是我们的喜怒哀乐,也是我们的爱恨在里交织,所以本次展览不只是一个艺术文献展,它是乃至生命、乃至宏观宇宙的一个多元的展览。我作为学术主持人,还要特别感谢总策展人张子康老师,他因为工作原因这次没有来到新闻发布会现场;这多年来,张子康老师一直对邢罡的艺术成长非常支持。感谢《邢罡艺术文献研究》(外文版)主编沈揆一老师,他在美国也不能亲临现场。也非常感谢今天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厦门,美术馆,宇宙,厦门市美术馆,邢罡,厦门 美术馆 宇宙 厦门市美术馆 邢罡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