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美育:基于审美_化育灵魂_美育-灵魂-精神-工作-艺术

编辑:陈耀杰 来源: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作为文化的具体体现,艺术无疑反映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价值。而美育,又是文艺工作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作为文化的具体体现,艺术无疑反映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价值。而美育,又是文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立足民族未来,审度时代大势,结合现实国情,指出新时代的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明确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方法论。

2018年8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就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出殷切期望。加强新时代美育工作是广大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一段时间以来,广大美术家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围绕美育主题展开了深入思考和广泛讨论。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纷纷就美育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如何更好地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发挥作用,艺术教育如何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适应当下社会对艺术人才的要求等话题进行了讨论,为新时代的美育工作建言献策。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美育一直如影随形。它让中国人的生命不断积淀文化内容,自感性展开,也不断积累形成人们的理性规范,成为国人自我丰富、自我完善的不竭动力。

以美育人

为文化自信筑基

美育既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美育基于审美,同时又超越了审美范畴。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筑基。

“美育既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美育基于审美,同时又超越了审美范畴。蔡元培在100前年就发出了大力倡导美育的呼唤。王国维、梁启超、丰子恺、朱光潜、王朝闻等美学大家纷纷参与并不断推动着中华传统美学向现代美学的转型,并对美育的宗旨、途径、特点等进行了精彩的阐述。”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徐里看来,美育就是要教育人们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简而言之,就是让人们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而从大处讲,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筑基。

“我们都在天空下、大地上度过自己的人生,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水中游鱼的快乐与天边浮云的悠闲,领悟到阶前青草的勃勃生机及窗外南山的蕴藉,体察到先贤的贫贱不移和英雄的威武不屈。因为,敏锐的审美耳目、充沛的审美情感和健康的审美灵魂,需要培养和陶冶,而培养和陶冶的过程,即为美育。”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中国近现代美育与社会、文化、政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也因此越来越具有现实层面的可操作性。在他看来,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爬雪山过草地的理想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百折不挠顽强御敌的意志美;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宜将剩勇追穷寇”、夺取全国解放的精神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积极进取、建设家园的担当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意气风发、革故鼎新的创新美;进入新时代以来人民同心同德、追梦圆梦的自信美等,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一步步脚踏实地以大美化育人民、以大美塑造民族的成果结晶。

培根铸魂

美育要回归精神之源

中华美学精神从本民族文化中生长出来、从精神之源生发出来,美育只有回归它、依靠它,运用它、发展它,才能昭示出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强。

对于新时代如何加强美育工作,吴为山建议: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彰显中国传统美学精神、聚焦艺术教育、重视社会教育、围绕中华美德进行艺术创作。“中华美学精神从本民族文化中生长出来、从精神之源生发出来,能作用于创作实践的系统性思维、价值和方法。美育只有回归它、依靠它,运用它、发展它,才能昭示出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强。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学和艺术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独特作用。习总书记在3月4日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明确把文化文艺定位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灵魂的重要内容,可见,艺术作为人对世界的一种精神掌握方式,其教育必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其本质则是意识形态的。艺术教育要歌颂生命的美好,荡涤灵魂的黑暗,反映正确的价值追求和崇高信仰,有助于民族与社会的进步发展。”吴为山说。

摒弃功利

美育关乎民族创造力

审美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培养绘画技能,它是一项长期战略,是一项面对全民的工作。让美育工作在提升民族创造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看来,艺术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在文艺复兴时代,乃至19世纪人类走向现代社会的初期,艺术的思维、艺术的创造性都曾是推动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现象,也体现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各个重要时期。所以今天我们应拥有一个更广阔的全球视野,来完成艺术的对话和艺术教育的对话。”范迪安说,要提高大众的审美修养,加大美育在社会层面的普及工作,一方面要弥补中小学和大学美学课程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要建设优秀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如博物馆、美术馆、市民广场、社区文化站等,使之成为民众培育审美情怀的精神场所。

毫无疑问,审美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培养绘画技能,它是一项长期战略。徐里提出,美育工作要摒弃功利化的倾向,以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目标,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让他们受益一生的美的教育。因此,有关部门应联合起来,统筹安排好美育工作,有节奏、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单位要加强美育教材的建设,研发出一套适合中国美育的教育模式,而学校应该结合人事制度,打造高质量的美育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普及。“美育工作绝对不仅仅是对孩子的美育,而是一项面对全民的工作。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高度重视,统筹安排政策支持,让更多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其中,让美育工作在提升民族创造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徐里说。


关键字: 内容标签:精神,工作,艺术,审美,美育,灵魂,精神 工作 艺术 审美 美育 灵魂
下一篇:杨福音:中国画的笔墨即骨肉_笔墨-骨肉-笔墨-绘画-必有||上一篇:任率英《百岁挂帅》赏析_任率英-百岁挂帅-百岁-也有-画面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