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画中有味是清欢_张浩-清新疏朗-在他-给人-艺术

编辑:刘倩 来源:美术报  
 
张浩先生的画,很得“清欢”两字的真味,尤其是在他最近创作的一些小品画中,更能见到这样令人惊喜的艺术趣

张浩先生的画,很得“清欢”两字的真味,尤其是在他最近创作的一些小品画中,更能见到这样令人惊喜的艺术趣味。

比如观他以前画满树的石榴,密密麻麻,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最近画的,一杆几只,叶子数片,疏朗有致,却极是耐看。

由早年的密不透风到简练明快,由早年的浓墨重彩到清新疏朗,透过宣纸,挥洒的是一种淡淡的欢喜。艺事而言,做“加法”易,做“减法”难,可见他近来做出的努力和探索。

当然,不管风格怎样变,浸透其中的还是中国文人的精神修养,张浩先生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做过教师,深具传统知识分子的学识底蕴。所以,即使他画的是一幅残荷,你也能看出那坚挺的身躯,历经风霜之后的一种昂扬不屈的姿态,而绝不是颓废和衰败。

有观众看了张浩的画后,这样问:“这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画的吗?”没错,如此清新,如此饱满,画者真不像是一位古稀老人,更像一名蓬勃向上的青年。

其实,这也正是张浩在画里所传达的生命和精神。在他眼里,自然万物都是生机勃勃的,他是把万物的美,把生命的张力,传递给人,传递给世界,这是艺术的功能,更是作为艺术家的责任。

在花鸟画的探索中,张浩追求的艺术取向是——时代性和生命力。

“不能陈词滥调一成不变,不能自我满足。艺术家就怕觉得自己已经很好了,这个很可怕,也是最大的障碍。”他这样坦言。

不断地“否定自己”,需要勇气,需要胆量,同样也是一种自信,归根结底,则是张浩发自内心的对中国画的热爱。

张浩认为,除了中国画的内涵不能打破,笔墨不能放弃,其他都可以打破——不论是构图,还是用色,或是形式。于是,几十年寒来暑往,他就像一个充满好奇的孩子,一路求新求变,一路突破自我。

因此,在当今中国写意画坛,张浩的画确是能让人眼睛一亮的,很多人惊叹“花鸟画还能这样画”。画品就是人品,生活中的张浩,真诚,随和,低调。他不泥古,不媚俗,不张扬,不炒作,一颗赤心,一身清气,埋首画斋,勤勤恳恳地画他的世界。即使头发渐白,亦如当年在嵊州老家,阳山中学的简陋画室里孜孜学画的天真少年。


关键字: 内容标签:在他,给人,艺术,浓墨重彩,张浩,清新疏朗,在他 给人 艺术 浓墨重彩 张浩 清新疏朗
下一篇:士夫气韵谈何易_气韵-章太炎-他说||上一篇:圆明园98盏特色灯还原“皇家灯会”_灯彩-五大-雅乐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