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蓝图散发出咸咸的味道,理想国的憧憬由盐巴打造而成,每一方空间在不断结晶,每一寸界面可以被舔舐,……
盐舐砖饱含了丰富的矿物质,是生物的能量之源;盐舐建筑夹杂着自然孕化过程中的多种可能性,是人们的想象之源。
微小的盐颗粒可以随着风化效应渗透进建筑中,并通过结晶融化的过程慢慢摧毁着人类文明的遗址,也可以作为一种建造材料,实现了一个个建筑奇观,并在多个地域文化中传承了数百年。
12世纪,盐砖砌成的Shali城堡在埃及Siwa绿洲中建立起来,它位于一片盐湖的旁边,当时的匠人就已经掌握了因地制宜的建造工艺,打造了一座可以“舔舐”的建筑。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古人在自然环境限制下应运而生的建造策略,今天技术的更新换代让人们遗忘了古老的智慧,却无法替代人类本能上对盐的诉求。178期VISION设计版中介绍的GEOtubeTower是建筑师Thom Faulders近五年的建造实验,项目以垂直的“盐矿成长系统”为海水盐度最高的迪拜打造了一座地标式塔楼。期间,他积极地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机构Emerging Objects、法国FRAC Centre以及艺术家Lynn Marie Kirby合作,创造出多个盐质装置,并发展出“Naturalizing Architecture”(自然化建筑)的设计思想。
像Faulders这种不走寻常路的建筑师为数不多,荷兰建筑师Eric Geboers和研究机构——Emerging Objects是另外两位特立独行者。他们的The Salt Project 和3D Printed House 1.0延续了古人“因地制宜”的建造智慧,也像GEOtubeTower那样在新系统的探索发明上义无反顾,旨在挑战建筑设计中的“已知数量”,以及行业中坚不可摧的生产创作模式。这就像Faulders在采访中对VISION所说得:“今天设计师所面对的复杂性将深刻挑战建造建筑的标准程序。并非所有建筑物都应使用相同的标准,但它们是可以互相影响的,即今天的实验将影响到明天建筑的生产创作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理解,在Faulders、Geboers和Emerging Objects的设计蓝图上——建筑是凝固的盐,盐是流动的建筑。
不断生长的结晶盐大厦GEOtube Tower | Faulders Studio
Faulders为迪拜打造的GEOtube Tower充分利用了该地区高温所导致的海水高蒸发量、高盐度这一特点。海水通过一条4.62公里长的地下管道供给塔楼,经过高压喷射后以水雾的状态散射到建筑的外露网上。随着水分的蒸发,盐的沉积物随着时间聚集起来,建筑外立面逐渐从透明状态转变为白色实心平面。
Faulders将建筑看作为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感知程序。建筑表面一直处于生长状态,其生长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1-5年,中间阶段5-15年和成熟阶段15-5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建筑的盐立面不断增厚,其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也逐渐趋于稳定。
“盐”在Faulders团队的设计思想中就是一个可以唤醒GEOtube Tower的生命体,他们以“盐”来编写空间感知程序,并在实验中深刻地探讨自然结晶与3D打印两种工艺的潜力。以上模型由3D打印和建筑皮肤的复制技术制成,它由一系列互相锁定的打印构件组成,其性状极其透亮,与全尺寸建筑物的材料看起来完全一致。
“结晶生长”这一项目是从GEOtube Tower设计中单独剥离出来的一个材料探索专项,专门研究如何使建筑表面直接生长到位的革新方法。该项目将塔楼的一部分单元缩小化进行测试,为一个20.3 x 50.8 x 19.7 cm的3D印刷基材与盐结晶的共生体,用于观察盐类材料如何随时间滋长积聚。大约经过60天左右的时间,盐类晶体沿着设定好的几何框架铺展成了一个光滑的表面。
3D打印的盐砖屋
Saltygloo | Emerging Objects
坐落于坐落于旧金山湾的Emerging Objects是Faulders的合作伙伴,自己也是一家独立的3D打印设计工作室,聚焦各种建筑结构与零部件的发明创新。他们离Redwood城内109年的盐池很近,也由此采集原料并研发得到一种由原料盐结合胶形成的坚硬、结实、重量轻、半透明的、廉价的防水建筑材料,即Saltygloo。
Emerging Objects最初用Saltygloo创作了空间装置,灵感来自因纽特人的展亭。它由336块独特的半透明板组成,这些半透明板是用一种粉末3D打印工艺制成的,即铺放一层盐,然后用一种粘合剂选择性地将盐固定在适当位置,依此逐层打印出最终的结构。
后来Saltygloo也被应用到Emerging Objects其他项目构想中,如3D Printed House 1.0。它是由一个个类似船舱的小房间组成一个大房子,房间的墙壁有非常独特的照明和发光效果。项目使用了多种不同工业级3D打印机组成的打印机集群,来打印较小的建筑构件如砖瓦等。其中很多3D打印机,我们都耳熟能详。
沙漠中的盐城
The Salt Project | Eric Geboers
如果有一天,钢筋水泥的城市变成了白色的海盐城,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么样?荷兰建筑师Eric Geboers亲自设计出了海盐城的蓝图。这个利用海水变淡水遗留下来的盐分来充当建筑材料,也许在不久的未来可以代替钢筋混凝土,实现可持续建筑材料的大规模改革。
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分钟有23公顷(约23万平方米)的可耕种土地逐渐演化成沙漠,导致每年1200万公顷的土地失去可利用性,这直接影响了全球15亿人的生活。令人震撼的数据让Geboers深思,为什么树木可以不花费太多资源生存,而城市却需要消耗如此多能源,还同时制造数不尽的垃圾?作为建筑师,他希望可以利用新资源实现可循环发展、减少废物的产生。
“海盐工厂” 就是Geboers专门为卡塔尔的鲁塞尔市设计的蓝图。整个工厂由贝壳状的连环拱形门组成,犹如印度泰姬陵的乳白色,在黄色的沙漠区域显得尤为耀眼。拱形是因为海盐原材料的易碎性,上小下大的构成在成品烘干时帮助加固海盐的伸缩性,是Geboers实验得出最为牢固的建筑结构。
什么时候可以实现海盐城的梦想呢?Geboers展示了他的第一个“海盐小狗”模型,笑称是从家里的宠物“莱卡”身上找到的灵感。这个乳白色的弧形作品耗时两个多月,最终在荷兰阿姆斯特北部的A Lab创意工作坊展出。尽管离最终用海盐材料代替钢筋混凝土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Geboers研发可持续材料的努力没有减缓。他表示接下来这个海盐模型会在2020年迪拜世博会展出,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关注新型建筑材料这个话题。
关键字: 内容标签:打印,建造,建筑师,建筑,建筑设计,盐,打印 建造 建筑师 建筑 建筑设计 盐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