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最美肖像送到北京新机场建设工地_新机场-工人们-工人

编辑:刘爽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高倩文/文离春节只剩不到两周的时间,此时大兴国际机场已经颇具规模的“钢铁凤凰”航站楼外,“距6月30

高倩文/文

离春节只剩不到两周的时间,此时大兴国际机场已经颇具规模的“钢铁凤凰”航站楼外,“距6月30日竣工日倒计时157天”的电子屏在一分一秒地倒数。进入装修装饰阶段的航站楼里,电钻声随处可闻,偶尔还会有一两束焊接时擦出的星星火花闪烁在工人们的安全帽上。“为了不耽误工期,大家都在加班加点。”抬头看到北京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何慷民时,不少工人都会和他打个招呼——这份特殊的友情,从2016年新机场动工后不久便结下了。两年多来,北京摄影家协会一直关注着这项大工程背后普通却不平凡的劳动者。

1月24日,由北京市文联、北京摄影家协会主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走进了新机场的建设工地,摄影家们赶在春节到来前,亲手把50张装裱好的肖像照送到了为机场能准时完工而日夜奋战的建设者手中。

这些照片里,建设工人们身穿制服、头戴安全帽,背后是晴空下航站楼明亮整洁的天顶。站在自己亲手打造的“作品”前,大家脸上的笑容带着藏不住的满足和骄傲。“我们看到了鸟巢、机场这些伟大的建筑,但是有多少人注意到了他们的建设者?一个工程完工后,他们可能很少有机会再回到这些地方来了。”北京摄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王越说,“我们要记录的,就是他们的身影。”

早在2008年奥运会时,北京摄影家协会就已经开始拍摄为鸟巢等场馆搭建起一砖一瓦的建筑工人,何慷民就是这些摄影家中的一员。“我摄影四十几年,拍工人就拍了三十多年。”一直在北京城建集团工作的何慷民对工人有着特殊的感情,“我们几乎每天都和他们打交道,这就是我的生活。”2016年夏天,新机场开工不久,何慷民就带着相机来到了工地上,“那个时候航站楼只有一个混凝土结构,刚从地里‘长’出来一点点儿,这周围就是不毛之地。”然而不到三年,第一架飞机已经成功降落在了新机场的跑道上。“拔地而起”的速度是建筑工人们用一滴滴汗水换来的,例如盛夏时,高空作业的工人要顶着悬在头顶上的大太阳,仔细地把航站楼天顶的建材拼接起来。何慷民在下头望着,都常常因为极高的操作难度捏着一把汗,但工人们早就驾轻就熟、习以为常。“他们真的太辛苦了。我认识一对河南来的夫妻,他们还参加过鸟巢的建设。夫妻俩也就四五十岁,脸上和手上已经全是皱纹了。可不管我什么时候见到他们,他们都是那么平静、踏实,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我觉得这就是劳动者的可敬之处。”

两年多的时间里,何慷民前前后后拍过机场200多位工人。因为住在天通苑,每次来到机场都要穿过北京城,他一次就会在机场待上三五天。新机场俨然成了何慷民的另一个“家”。而除了何慷民,北京摄影家协会还有30多位摄影家用镜头捕捉着机场中一个又一个值得珍藏的瞬间。为了找到最好的角度,他们常常需要跟着工人们爬高下低。“我平常很少给自己照相,而且也拍不了这么好。”拿到照片后,来自北京城建集团的张学军忍不住看了又看,“我特别高兴摄影家能给我们带来这份祝福,也感谢他们看到了我们的付出。”

北京摄影家协会的脚步并不止于新机场,新机场快轨和冬奥场馆中的建筑工人同样是他们镜头中的“模特”。接下来,北京摄影家协会将继续走进基层,带来更多真实又“接地气”的好作品。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新机场,工人们,工人,,新机场 工人们 工人
下一篇:北京市文联赴张家口推动京张文艺事业融合发展_文联-艺术家-两地||上一篇:沈周王原祁珍贵原作入藏上博_博物馆-诗意-波士顿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