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光福工艺大师史忠明走出红木雕产业化之路_老师傅-产业化-家具

编辑:王明亮 来源:苏州日报
 
人物名片史忠明,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明式苏作家具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他制作的“

kORAlgcn1teczE8DMc0d15dHABQ3r87zlsxVNbdO.jpg

V5e1yxBiuOfzbtsnuCK8cPA2mcKjd560bmvCdIVC.jpg

0UXTSvpGaA0dii2ejqXKLuW81OAwMmP5IFvUtLrL.jpg

sxQO8Olrp0n274m2G4cWgvAKDPP131ywTTh6ocen.jpg

人物名片

史忠明,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明式苏作家具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他制作的“南官帽椅”家具在首届中国精品红木坐具品鉴大会上荣获本届大会的佳作奖;“黄花梨书房五件套”荣获2011年“苏作杯”优质红木家具作品奖;“骑兽十八罗汉”荣获2013年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工艺品礼品及家庭用品展览会工艺美术金奖。2013年,其设计的48件家具和红木雕刻工艺品获得国家专利局批准的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苏报讯(驻吴中区记者 陆怡)精雕细琢的红木雕作品如何实现产业化?近日,记者在光福名仕阁红木家具厂看到,作为当地闻名的红木雕大师,史忠明凭借个性化定制、传帮带传承机制以及匠心精神,带领家具厂摸索出了一条红木雕产业化之路。

“名仕阁”是光福本地的老品牌,经过多年发展,已由最初的家庭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近百名员工的家具厂。作为这个百年品牌的掌门人,史忠明始终将一颗专注于红木雕技艺的匠心融汇在每一件产品中,用匠心擦亮品牌。

“一家企业要长期生存下去还得用产品说话。”史忠明说,客户愿意买单,说到底,还是出于对于产品品质的认可。选料、开料、雕花、拼接、油漆等每一个步骤,容不得一点马虎。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套缅甸花梨木明式南官帽椅,老师傅至少需要花上3个月的打磨加工时间,才能完成一件经得起推敲的作品。慢工出细活,对于每一件出厂产品严“把关”。在史忠明眼里,每一件出厂的家具不光是产品,更是一件作品。

除此之外,名仕阁“私人定制”模式,也不断为这个老牌子注入新活力。一件家具,根据客户需求私人定制。客户出需求,名仕阁研发中心出设计,工厂老师傅根据设计出作品,这样“私人定制”的模式,使得名仕阁在业内攒下了好口碑,也带动了周边同行的效仿,越来越多的家具厂采用这样的模式,在光福当地备受推广,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但是,史忠明坦言,木雕产业要实现长期发展,仍面临不少难题。“技术要求高、专技人才少,光是这两项因素,就牵制了红木家具产业化发展。”史忠明说,针对这样的难题,史忠明通过聘用老师傅保证产品质量,言传身教构建传帮带机制保证技术不断档。在名仕阁工厂,已形成了年龄层次分布合理的技术梯队,这样的人才结构对于红木雕产业化发展是可资借鉴的。

如今,名仕阁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红木家具爱好者前来光福采购,并有了一群稳定的“粉丝”圈。而这家企业之所以能做大做强,用史忠明的话来说,只有把每件产品当成作品去做,坚守质量的生命线,才能不断谋求新发展。


关键字: 内容标签:老师傅,产业化,家具,名仕阁,老师傅 产业化 家具 名仕阁
下一篇:重庆书画展开幕_78件精品亮相尹山湖畔_重庆书画院-苏州-书画家-展览||上一篇:李国平摄影展亮相_极高山作品集首发_千米-山脉-中国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