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国家博物馆16日在里约热内卢举办一场展览,馆长希望以博物馆遭遇大火4个多月后首次开展方式昭告世人:这座历经200年的博物馆“还活着”。
去年9月2日晚一场火灾损毁博物馆大约90%的藏品和主要建筑。灾后首次展览借用里约的造币博物馆场地,以《当世界未被冰封,南极洲的新发现》为主题,展示在南极洲发现的古生物化石。
160件展品中,仅有不足10件是火灾中幸存的巴西国博藏品,其余展品从其他地区收集而来,包括一件在南极洲发现的翼手龙骨骼化石。
博物馆馆长亚历山大·克尔纳告诉媒体记者,这场展览筹备已久,原定去年10月开展,因火灾中断进程;现在开展,是为了“证明博物馆还活着,仍在利用现有工具履行职责”。
巴西国家博物馆位于里约热内卢市北部,1818年开始建造,最初充作当时迁往巴西的葡萄牙王室官邸。它原本是拉丁美洲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大约2000万件巴西和其他国家文物,包括2.6万件化石藏品。
工作人员从大火中抢救出大约1500件藏品,包括“镇馆之宝”人类头骨化石“卢西亚”,即美洲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古老人类化石。“卢西亚”损失20%的重量,所幸一个掉落在玻璃罩上的柜子使它免于完全损毁。
关键字: 内容标签:博物馆,藏品,里约热内卢,,博物馆 藏品 里约热内卢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