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用影视教育滋养少年心田_指导意见-影片-北京师范大学

编辑:刘爽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记者李月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相关精神,1月7日,

记者 李月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相关精神,1月7日,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联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在北京共同举办了以“影像透视时代生活,少年熏染影视文化”为主题的强化青少年影视教育精神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的艺术教育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

去年12月,教育部、中宣部联合印发了《指导意见》,其中指出:优秀影片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显著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艺术和文化价值。利用优秀影片开展中小学生影视教育,是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提出力争用3—5年时间,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基本普及,形式多样、资源丰富、常态开展的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机制基本建立,适合中小学生观看的优秀影片得到充分保障等工作目标。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指导意见》相关精神,就如何培养中小学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影视文化,如何通过影视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积极建言献策。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表示,《指导意见》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对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重视。影视教育需要有专业的教师去传授,应加强影视教育师资培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视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审美;在影视教育实践中,要注重通过影视文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现代文明,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他们身心健康。

据了解,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一些地方存在条件保障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影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燕表示,《指导意见》的出台反映了当前青少年影视教育的迫切性,加强青少年影视教育,是要培养学生懂得真善美,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目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优秀影片较少,并且,可能很多学生在观看一部电影之后,并不知道影片的感染力和美的呈现在哪里。”张燕建议,加强中小学影视课程建设,规范影视教育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影片给学生传达什么样的信息,教学的侧重点在哪,这些都需要加以规范、确定。”她说。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晖也认为,开展影视教育教材建设至关重要,并建议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编撰可以全国通用的影视教学教材,包括影视语言基础、影视艺术基础、中国电影名作欣赏、外国电影名作欣赏等。同时,他还建议开展全国性的影视教育调研活动,了解大中小幼不同阶段学生的影视教育现状,了解不同地区的影视教育差异,因地施教、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影视教育工作。

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要把影视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美育等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使观看优秀影片成为每名中小学生的必修内容。“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对现有的经典影视作品重新梳理,并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建立经典影视作品示范库。”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王利丽表示,目前中小学的影视教育缺乏专业性、学术性和系统性,她建议教师在影视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经典影视作品与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学作品有机结合,通过影视教学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递文化自信。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胡克则建议,相关部门或机构可以建立一个影视教育网站,作为影视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让老师、学生、家长都能从中获取相关知识,但要避免暴力等不良信息的传播。“也可以在网站通过设置命题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影视创作,让他们在实践中找到影视学习的乐趣。”胡克说。

研讨会上,也有不少专家提到,在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作用,如在高校中建立影视教育学院,培养专业的影视教育人才,或在高校现有的影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的影视教育教学能力,一方面解决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师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解决高校影视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有专家建议,通过丰富多彩的影视活动开展影视教育,如举办影视教育讲坛、影视知识竞赛等,营造浓厚的校园影视文化氛围,让中小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收获、成长。


关键字: 内容标签:指导意见,影片,北京师范大学,,指导意见 影片 北京师范大学
下一篇:陆家嘴金融区、自由贸易实验区、外高桥保税区……艺术家用画笔讲述“浦东故事”_创作-文化-美术家||上一篇:《国家展览》首发_深挖国博百年重要展览文献宝藏_出版-中国-美术出版社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