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3日下午,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联合招收、中国画创作研究院承办的“首届中国书画博士课程班结业典礼暨结业作品展开幕式”在中国画美术馆隆重举行。
嘉宾合影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任、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院长龙瑞;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书协第四届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博士课程班、导师课题班导师王德恭;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博士课程班、导师课题班导师金申;中国书画家研究会会长史浔安;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韦红燕;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系主任,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汪港清;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中国书画博士课程班、导师课题班导师许俊;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培训部主任、中国画创作研究院执行院长袁学君;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高培中心主任袁彪;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秘书长傅志刚;中国书画家研究会会长副会长刘翔;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中国画创作研究院教学部主任、研究员王先岳;中国画创作研究院办公室主任、中国画美术馆副馆长陈斐鹏;“中国书画博士课程班”和中国画创作研究院书画导师课题班、研修班全体学员;以及北京等地艺术界、新闻媒体单位的代表。
嘉宾致辞
在结业典礼上,龙瑞、王德恭、金申、许俊、袁彪、袁学君等领导和导师先后致辞;学员李献平、李东、刘颖代表中国书画博士课程班全体学员致毕业感言;龙瑞、王德恭、袁学君、袁彪分别为学员颁发“中国书画博士课程班结业证书”。结业典礼由王先岳主持。
龙瑞先生致辞
王德恭先生致辞
金申先生致辞
龙瑞院长、王德恭导师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袁学君主任、袁彪主任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中国书画博士课程班”意图在吸取以往书画班办学与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系统性与独特性。具体而言,该班教学自始至终地贯穿了三大艺术意识:一、“书画同源”意识,就是以书法训练尤其是篆书训练为核心,贯通整个书画教学体系,旨在培养与重塑广大学员的笔墨本体意识,提升其艺术创作的学术含量与文化品位;二、“茹古涵今”意识,就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艺术理念,即在强化临摹、深研经典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开拓创新,而在绘画方面,还要坚持以写生带动创作,以做到师古不泥,师造化而夺造化。三、“正本清源”意识:就是以龙瑞先生提出的“固本流远”的学术理念为指导,强化书画史论、美学精神、文化哲学等文化知识的教学,以贯古通今的艺术史观、广博深厚的美学理论、守正创新的学术风气正确引导书画艺术的创作实践,寻本探源,黜华崇实,进而建构“传承-通变”相统一的书画创作意识与文化自觉意识。
过去的一年半里,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特别邀请了龙瑞、姜宝林、程大利、赵振川、林容生、邱振中、张荣庆、曾来德、胡抗美、郑晓华、王德恭、朱培尔、李魁正、韦红燕、胡秋萍、李爱国、唐云来、金申、陈鹏、许俊、袁学君、汤立、李胜洪、陈中浙、贾宝锋、李明、刘俊京、陈中浙、李明、傅志刚、邵佩英、杨频、王先岳等40余位国内知名书画家、美术理论家为“中国书画博士课程班”授课。在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写生与创作并举、书法与绘画互通、通识与专精兼顾的教学原则,并采取了多样化的授课形式,主要包括理论讲授、临摹训练、创作示范、学术考察、采风写生、讲座交流、参观游学、作品点评等方式,拓展了学员们的艺术视野和审美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创作研究水平。学员们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圆满地完成了他们的学业,并在中国书画创作上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媒体采访
龙瑞先生接受媒体采访
袁彪先生接受媒体采访
傅志刚先生接受媒体采访
结业典礼结束后,到场的相关领导、专家学者、书画艺术家一同参观了结业展览。专家和导师在展览现场点评学员作品,与在场的书画界朋友和艺术爱好者们展开了学术互动,他们较为深入地交流了创作心得和学习感悟。现场气氛热烈,学员们普遍表示,通过在中国书画博士课程班的学习,在书画艺术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素养方面得到了质的提升与飞跃,这将对他们以后的艺术生涯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开幕式现场
展览信息: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首届中国书画博士课程班结业作品展
特邀参展导师
龙 瑞 程大利 王德恭 金 申
许 俊 袁学君 李 明
参展学员
王长青 王永贵 史 琳 刘 江
刘 颖 许晓彬 李 东 李泽民
李盼盼 李献平 杨金川 张 东
张绍宏 张 超 陈鹏同 陈 瀚
袁博生 黄超华 傅志强 蔡连福
关键字: 内容标签:研究院,中国书画,博士,中国书画,博士,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院 中国书画 博士 中国书画 博士 中国画创作研究院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