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言恭达教授在首届华旦论坛上主旨演讲:人文海南_人文生活_生活方式-消费-中国

编辑:王明亮 来源:抱云堂书院
 
​日前,2018中国·万宁(首届)华旦论坛在海南省万宁市华润石梅湾成功举办。来自海内外的百余名著名文

4y2XX8Yr50hqYbuBwV6hIIoPQQvCcNI1Hrjksi0s.jpg

​日前,2018中国·万宁(首届)华旦论坛在海南省万宁市华润石梅湾成功举办。来自海内外的百余名著名文化学者、艺术家、理论家围绕“海南文化的未来”展开讨论,对海南文化精神建设及文化未来发展进行“把脉”献策。在主论坛上,清华大学教授言恭达发表了题为《人文海南  人文生活》的主旨演讲: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对于三十而立的海南来说,在新时代、新起点的今天已蓄势待发,迈开更坚实的步伐。可以说,海南全民人文生活的明天,正是海南文化的未来。

习主席指出:“没有文明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与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生活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的社会转型期,我们更需要承前启后,矢志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唤醒中华文化中优秀文化基因,赋予时代的灵魂,构造基于现代生活方式的中华民族人文理想。

海南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从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到唯一的省国际旅游岛,再到建设世界开放形态最高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在这一全新的历史机遇期,人文海南建设它的定位、功能、模式以及由此探索提供的新视角与新路径,理应为新时期全民生活方式的重建提供有效的经验借鉴与创新示范。

(一)人文海南的核心意蕴

在一定意义上说,人文海南应是中国传统人文生活方式当代凸现的精神彰显, 是“寻找东方美”“重塑东方美”为内核的精神返乡。这就是说,考量一个地区、一个社会文明的最核心层面首先是全民生活方式的定位。

一个时代生活方式是这个时代全民教育、人格塑造的全景式扫描,也是文化发达的最重要标识。生活方式涉及到千家万户每个人的生存意义与人性本真的呈现。本质地看,一个民族所特有的全民生活方式是彰显该时代的人性与精神,它阐释个体与家庭生命链的不断充实、完善与丰富,从而完成人性的锤炼与提升。

它让每个人在日常生活里思考个体与社会、义务与责任、享受与付出、利己与利他……这种民族传统生活方式的追求。鉴此,新时代海南所承载的地域文化价值的终极考量,将落地于全民现代生活方式的构建。它的时代性与普惠性将远离在物态竞争的消耗中追求表面的“繁荣”。

(二)人文海南的发展内涵

经济与文化呼应,是构造“人文海南”的一体两翼。经济与文化,是海南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两翼,互为支撑,协同发展。一方面,海南从一个较为封闭落后的边陲岛屿到形成“陆海联动,东西共济”的全新开放格局,自贸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探索与实践,构成了海南文化的新特色和新内涵。

另一方面,提升对外贸易的能级,提高我国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并丰富国际规则体系的内涵,也必须以发展繁荣海南文化为条件。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实践活动,无疑是“人文海南”建设的核心元素。

海南特有的文化品牌催生了“人文海南”的文化模式。海南虽远离中土,僻处海疆,但文明之传播,文化之衍进并未为大海所阻隔,反而因特殊的历史机缘,兼容并包,东西兼收。通过吸纳中原文化,经年累月,形成了独特的海南文化。

正如习主席在海南考察时指出的:海南虽建省时间不长,却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他要求海南在文化建设上着力挖掘、整理、研究、传播“优秀历史文化、革命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海洋生态文化”这四大文化资源,形成海南文化品牌,成为海南标志性的文化符号。

(三)人文海南的生态优势

作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的试验区,海南将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经验。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大计,也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谐共生的必然的文化伦理要求。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文海南将赋予“天人合一”这一古老思想以当代诠释和现实意义。生态环境优势是海南最大的资本,最强的竞争力。

海南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与构造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体制改革中,坚持“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还自然的宁静、和谐、美丽,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规范和引导了人们采取持续、和谐的生活方式。

(四)人文海南的活化空间

随着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许多城市积极探索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以有限的物理空间展现出现代人文关怀与大众生活美学体验,集中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开放性、普惠性与便民性。

这就是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建设中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多种类型的文化空间的现代活化,它已成为推动全民阅读,传习人文生活方式,创新与丰富大众文化服务的内容与形式的有效途径。

全民阅读是中国人应有的生活方式,书香社会是构建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的措施,而“寻找东方美,书房满中国”是推进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最理想的为民工程,是对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活化。“书房满海南”工程也正是从具体实施层面入手,易操作,可复制,能推广的好形式——

其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全民阅读项目,系统性地传承传统文化。将书房、书院、书店功能打通,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职能联动,线上线下阅读融合,读书、研讨、讲座、交流、培训及文创活动综合展开,达到学习与传承的实际效应。

其二,传习人文生活方式。中国传统人文生活方式,如书法、国画、篆刻、古琴及棋道、茶道、香道等均需传习,实践才能获得审美的体验。

其三,传播时代审美理念。当前,社会大众对文化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不仅仅是阅读空间、图书品种、传播方式,还需要教育启迪,培训引导,文化创意等不同服务。在传承、传习中增加文化的时代审美体验将有助于大众的文化受教与消费。

鉴此,新形势下人文海南的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其举措是:加强政府主导,打造示范样板,引入社会力量,创新运作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增进国际交流。让像“中国书房”这样的公共文化空间,成为海南人具有文化归属感的精神栖息地。

(五)人文海南的文化市场

文化产业的崛起,是经济和文化加速融合的直接体现。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仅占GDP的4.14%;文化消费仅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6.6%,中国的文化产业与文化消费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应该看到,当前文化产业所面临的发展瓶颈与挑战:一是“新消费者”人文素质的提高与消费升级,对于文化消费(有形产品与服务)的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在产业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文化产业以产品和服务为形态的二三产业亟待升级与改造;三是传统文化产业必须转型到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以信息链接为入口的数字文化形态,并适应消费过剩时代用户强调体验与感受的新消费形态。作为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前沿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海南,理应开创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新范式——中国人文市场。“人文市场”突出“产品即场景”,它揭示文化产品消费的实质是人与文化形质的一种链接方式,强调文化消费的特殊性及其根本特征在于以人为主体的人文活动。

它的核心意涵有以下四点:一是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而人文消费是建立在长期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基础上的自发行为。因此,具有主体性。二是人文实践性。人文的本质是人的实践,古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贲》)。人文消费,不是简单的商品交换,更是对人的行为的塑造与规范。三是器物日用性。生活方式,狭义上就是个人及其家庭的日常生活的活动方式,包括衣、食、住、行以及闲暇时间的利用,涉及居住、服饰、饮食诸方面。传统文化不仅是博物馆里供人参观的展品,更是沉淀,内化为当代人活生生的生活 方式,才能有真正的生命力。这就要求,人文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研发,必须体现出器物的“用”,寓道于用。四是精神超越性。人文消费是一种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不同。文化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具有独特的精神超越性。当消费者皈依于某种文化时,就会形成持久、稳定和增值的需求。此外,精神产品的消费,不仅仅是商品的物质消费,也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具有参与性,要求消费者投身其中,使其在赞誉中获得精神愉悦的享受。

展望未来,中国文化产业与人文市场 必将成为高端的支柱性产业与主导性市场。凭借其先发优势,人文海南将在新科、文化与康养诸方面创新观念、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平台模式、服务模式与运营 盈利模式,不断突破,开创新的天地!

谢谢!


关键字: 内容标签:生活方式,消费,中国,言恭达,生活方式 消费 中国 言恭达
下一篇:陕西历史博物馆_“鎏金铜马”展开启2019_展览-西汉-鎏金||上一篇:海派书法的分期_海派文化-是一个-概念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