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乎山水之间
朱天杰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曾祖父朱星斋早先从浙江湖州来徐州投奔晚清名幕孙利宾做事,清末曾署理砀山县,任沛县知县。后弃官从商,并热心公益事业,1924 年,以校董身份资助画家王继述等成立徐州艺专;叔叔朱丹可以说是当代美术的奠基人,曾经筹备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研究院(现为国家画院)、中国书法家协会……对中国美术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五爷爷朱竹筠则是当地很有名的一个花鸟画画家;两个哥哥也都画画。朱天杰从小受家庭影响喜爱书画。
朱天杰的生活阅历和一般职业画家不一样。起先一直在新闻单位工作,后来做了美协主席。在大学教过课,做过策展,做过美术馆负责人、纸媒编辑。他觉得他的经历对他的绘画很有帮助,因为这些丰富的生活阅历打开了他的视野,而绘画除了技术之外,还需要一个人的眼光和修养,这些恰恰跟生活阅历是分不开的。
最早朱天杰画的是人物画,82年参加江苏省青年美展还获了金奖。后来就转画山水。朱天杰说这和他的个性有关系,因为他喜爱大自然;另外他觉得中国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不同,中国绘画讲究情感的表达,画的线条和笔墨是有情感的,而且画景色的时候,画的不一定就是看到的景色,这就给画家提供一个想象空间,需要画家的修养、文化的积累、对社会的认识、还有笔墨功夫,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去完成创作。
朱天杰说他受李可染的影响非常深。李可染是朱天杰徐州家乡的画家,朱天杰在他生前还到他家拜访过几次。朱天杰喜爱李可染山水画中的浑厚深邃、静默灵动,而作为为水墨世界开创出新的格局、把中国绘画画到一个高度的国画大师,李可染认为山水画意境是“见景生情”,这恰恰也是朱天杰对山水画的认知。朱天杰认为绘画和习性是相通的,所谓“气韵不可学”,就是说画家是什么性格可能通过绘画就会呈现出来。朱天杰后来选择的绘画方式,包括他喜欢的一些画家的作品,和他想表现的、想学习的绘画基本上是相通的。
朱天杰希望在传承传统的同时,能够让绘画走向当代一点,因为“活在当下”。他觉得像徐悲鸿、齐白石、潘天寿、刘海粟、林风眠、张大千、黄宾虹、傅抱石等这些画家,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这些艺术大师树立了很多典范,而自己这个年龄因为生活积累,对艺术有一定的感悟,朱天杰就想怎么通过对大师们绘画的认识和了解,能够把画画得更好一点。
朱天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徐州市文联副主席、徐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主编《中华儿女·书画名家》杂志。作品数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作品《灵光》、《祭》入选中国当代美术家图卷并收录中国艺术院校山水画教学课程。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山水画,徐州,江苏省,画家,朱天杰,山水画 徐州 江苏省 画家 朱天杰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