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丹青艺术中心”艺术教育机构
2014年周天红从沧州的中学辞职,全情投入当时在宋庄的艺术家生活。离了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当时持续的在北京宋庄办学,以教高考学生为主的培训学校。以学校养工作室,圆自己做艺术家的梦。周天红从艺术创作的专业画家身份转向艺术教育机构的运营,离不开志同道合的另一位同样是艺术家身份转换的王萍共同创建了丹青画院,他们将个人的艺术事业与画院的教育事业紧密结合,既实现了他们的艺术成就,又贡献了他们的社会价值,全身心地将他们的艺术素养倾注在教育事业上。
丹青画院作为自三四线城市起始的艺术教育机构,创始人周天红和王萍都是多年从事艺术创作的画家,他们有着同样曾受中央美术学院的学院教育熏陶的背景。在北京生活的经历,让他们看到一线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的初心是想把大城市的艺术教育理念带到自己的家乡——河北沧州,在那里进行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引导。目前在沧州的两个丹青画院分支机构和一个在黄骅的“丹青艺术中心”共同形成的艺术教育平台。
目前,黄骅的“丹青艺术中心”的主要艺术教育版块包涵:
一、公益书屋:文化休闲,阅读,文化艺术讲座和交流;
二、丹青美术馆:美术,书法作品展;
三、儿童美术馆:儿童美术作品展,儿童艺术体验活动;
四、各类艺术工作室:各年龄段人群的艺术创作和学习;
五、上善工坊:传统手工类如陶艺、雕刻等;六、白马书院:中国传统艺术工作室如国画,书法,篆刻,茶艺等。
最初,在三四线城市的生活环境背景下,完全不是在学院的专业环境下人与人的交流状态,就要把之前的想法和现实状态相融合。“这不是电视背景墙嘛。”周天红接触到的人们普遍无法理解艺术创作的真正价值,同样也激发了他下决心在沧州做真正的艺术教育,而不是仅作为一种商业行为。
结缘儿童艺术教育
2014年,周天红和王萍离开中学的教职。本来在宋庄做职业艺术家的周天红回到了老家沧州。
在一次偶然的机缘,结缘沧州市第二幼儿园的园长,一拍即合,大家都有做真正幼儿艺术教育的情怀和专业态度,而不是仅仅教孩子们“简笔画”的陈旧观念,希望幼儿艺术教育可以走上专业发展之路。在沧州建校40多年的“二幼”便成为他们介入幼儿艺术教育实践的起始之初,周天红开始从幼儿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进入这个专业领域。
周天红与王萍合作“丹青画院”艺术教育机构,不断的向中央美术院的教育专业的同学朋友借力,逐渐的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儿童美术教育观念和模式。
周天红在三四线城市做儿童艺术教育,对在地的实际情况是有预估的,儿童艺术教育不仅是面对孩子,更要面对家长的儿童教育观念和认识。在和“沧州二幼”合作的那一年的六一儿童节,他们为孩子们举办了一次儿童画展览,引起普遍的关注和市领导的重视。
三四线城市的新模式
在三四线城市,如何实验出一套符合当地城市儿童教育的发展点?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的艺术教育有很多机构有丰富的经验,而三四线几乎没有。三四线城市的儿童美术教育还停留在二十年前陈旧的方式。
在周天红对“丹青画院”教育机构如何与商业环境结合更好的落地服务与有需求的群体的考察过程中。开始思考如何解决零售业的商场转型,带来转型的新模式,这种体验又不同于游戏厅、游乐场的体验,而符合中国社会现阶段对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的方向。
在全国考察的过程中,周天红发现在很多商场里的艺术街区仅仅是针对于青年人的体验,并没有黏性,因为没有系统的艺术教育。仅仅是作为另一种“娱乐”。
“丹青画院”在沧州的两个商场打造的文化街区,首先是“造境”,给孩子们上课的教室空间之外的公共空间为带孩子们来的家长们提供了欣赏艺术品,看艺术相关图书的环境。最初,进入文化街区的人们并没有坐下来看书的习惯,现在进来后都开始看书,甚至会把书带走。“老师就说咱们书又丢了。我说丢是好事。”但在周天红看来这种变化是一件好事,正是他所希望的。
“发现、感受、创造,是沧州丹青画院的理念。发现美,感受美,再创造,这是一个过程,首先看得到,要先知道。然后感受到,才能进而表达创造。现在黄骅的丹青艺术中心提出的是——艺术、人文、自然。”周天红希望介入黄骅的文化生态,改变原有的文化艺术的生态结构,以艺术为核心,以人文关怀来沁润,形成新的文化模式和生态环境。
无论在沧州的“丹青画院”还是在黄骅的“丹青艺术中心”的小环境里,以绿色植物和动物,包括周天红个人的古董收藏形成的人文“自然”主题,把人和自然的关系在文化街区中实现真实的体验与诠释。“我希望这些东西一定要跟生活结合,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尤其是对三四线城市,缺乏的就是这种人文生活。”在这样的文化生态街区中周天红的艺术教育理念和现实得到了能够真实体验的环境。
“最早我们有一个70年代人的情怀。我回到沧州,究竟能给这个城市带来什么?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究竟对于这个城市和环境能起到什么作用?当时把机构的名称定为丹青,意思是:民族振兴靠文化,文化传承有丹青。”周天鸿和王萍把在家乡创建艺术教育机构的实践与情怀用这句话来作为他们的格言。
勿忘初心,止于至善
周天红最初做艺术类的专业培训到现在做幼儿艺术教育,他的体会到孩子们的作品和艺术本质更接近。
这也是周天红最终转向幼儿艺术教育的一个动力。“这块的群体很大,我女儿也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份子。我去女儿的艺术幼儿园看过,仅仅是背三字经画简笔画而已。我要做的幼儿艺术教育特别实,给幼儿园建美术教室,都是免费建,包括从设计、课程、师资等等。”
这也是最初周天红思考能给家乡的城市带来什么的实践。尤其是这个城市的孩子早期所受的文化艺术教育是影响一生的财富。
所有的家庭都希望来到丹青画院能为孩子的前程助力。“我们不挣钱,机构就不能更好的发展和生存下去,但不是以钱为目的。我们绝不是仅仅为了挣钱才做艺术教育,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观点。”周天红与王萍在创建丹青画院的最初就定下了做教育机构初心。
面向现代 传承中国文化
在“丹青画院”这个机构的名字中,周天红取“丹青”包涵历史的意义同时也表达了绘画的概念中有传承中国文化的理念。包括在“丹青艺术中心”的几个分区版块中有——九色鹿艺术实践基地,九色鹿来自起敦煌壁画中《鹿王本生图》,也象征民族文化的符号。包括《九色鹿》儿童动画片。期间还有Art1919现代艺术馆来自包豪斯学院的“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理念,发端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现代文化的启蒙运动,同样儿童艺术教育也是一个人的文化启蒙。
关键字: 内容标签:画院,黄骅,教育,儿童艺术教育,丹青画院,周天红,画院 黄骅 教育 儿童艺术教育 丹青画院 周天红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