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240件先秦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瑰宝汇聚杭州_先秦文物-原始-考古-烧制

编辑:王璐 来源:收藏快报 
 
单把象鼻盉,肩头弄文化(夏商时期)战国中早期原始瓷兽面鼎提梁壶,马桥文化印纹硬陶圈足鬹,广富林文化近

wWWfpHatJtIJBJ9X4Z2eZG62enSETHirKLh233py.jpg

单把象鼻盉,肩头弄文化(夏商时期)

qgnfP2oNjq5U7amqe7jDImXiIQIYzNtipnKqy5C1.jpg

战国中早期原始瓷兽面鼎

Lc11LBl5z7zH0328hOjVQ5dwFeooo7yRTUGaWapk.jpg

提梁壶,马桥文化

Yviu6NOmuRMLVFoIzPp4VN1FYqKz2xqeI5mOhUwx.jpg

印纹硬陶圈足鬹,广富林文化

近日,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承办的“锁匙——先秦印纹硬陶·原始瓷器特展”开幕,集中展出240件先秦时期印纹硬陶、原始瓷器。展览将持续到2019年2月20日。

陶瓷是中华文化的见证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以这么说,在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上,除了“四大发明”,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陶瓷了。然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或许是因为口口相传之故,陶瓷往往被认作是一体的。但事实上,陶和瓷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器物——陶产生在先,瓷产生在后,而且两者的烧制材料、工艺和窑温等也不相同。

瓷器脱胎于陶器,在这一演进过程中,介于陶与瓷之间的特殊器物,印纹硬陶、原始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资料显示,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有专家指出:印纹硬陶和北方的陶器不同,不仅体现在陶器的花纹,最主要还是原材料的不同,一般而言,陶器是黏土烧制而成的,印纹硬陶则可能在黏土里掺加石粉,它烧制温度非常高,敲击胎体有铿锵之声,这样独特的制作方法带来两个明显的效果——耐用和美观。原始瓷器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作为原始瓷与印纹硬陶的核心分布区,环太湖地区所在的浙北湖州与江苏南部地区出土的原始瓷与印纹硬陶数量多、质量高。考古资料显示,在8000年前的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中已可见印纹陶的出现。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南方地区仍过着几乎与中原文明隔绝的生活,在这方绿水青山中,印纹陶开始了其长达2000多年的繁荣,越、百越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也渐渐走入了中国历史。而作为政治中心的中原的地区,出土的原始瓷与印纹硬陶数量虽然不多,但质量精、档次高,作为姬姓的重要封国,湖北叶家山曾国西周早期墓地出土了71件原始瓷器,这批原始瓷器型大、装饰美、质量精,是近年来早期青瓷最重要的考古收获之一。有专家通过对器型、器物组合、胎釉特征、装饰纹样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应该它们是重要的身份与地位的象征物,其产地当来自于浙江。

据了解,为筹备此次展览,浙江省考古所特别借展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上海博物馆以及省内14家文博单位所藏的印纹硬陶、原始瓷器文物、标本240件。有新石器时代末期自然质朴的印纹硬陶圈足鬶、夏商时期造型奇特新颖象鼻盉、鸭形壶,战国时期抽象浪漫的原始瓷兽面纹鼎。这些地下文物的宝藏不仅体现了古代先民的生产经验和生活智慧,同时也如一把“锁匙”,叩开了南方先秦考古学文化、南北文化交流的探索之门。


关键字: 内容标签:原始,考古,烧制,陶瓷,先秦文物,原始 考古 烧制 陶瓷 先秦文物
下一篇:清代套红鼻烟壶_珐琅-单色-色料||上一篇:国画大师陈佩秋推“国画紫砂壶”_紫砂壶-发布会-泰斗-揭幕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