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李承祥:“艺术来自人民,也必将奉献给人民”_中国-老李-编导

编辑:刘爽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12月14日,中央芭蕾舞团原团长、国家一级编导、《红色娘子军》的编导之一李承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

12月14日,中央芭蕾舞团原团长、国家一级编导、《红色娘子军》的编导之一李承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根据李承祥“不设灵堂、不举行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的生前遗愿,其丧事一切从简。“去送老李的时候,看到他俭朴的送行,我感到老一辈的艺术家真的是不求名利,一心为了艺术。” 中央芭蕾舞团原团长赵汝蘅感叹道。

精益求精的艺术家

李承祥是中国芭蕾事业重要的奠基者与领导者之一,他参与编导了新中国历史上首次融合中西方舞蹈的大型舞剧《鱼美人》,与蒋祖慧、王希贤共同创作的大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更是中国文艺史上“红色经典”的代表,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当代舞蹈的发展进程。

从艺70载,李承祥把毕生的精力和才华,都奉献给了中国芭蕾事业。从舞台主角到舞团团长,从芭蕾艺术民族化到放眼国际文化交流,从舞剧创作到人才培养,李承祥为芭蕾艺术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然而,探究李承祥的艺术人生,有一点令人吃惊:作为中国芭蕾事业的先驱,李承祥竟然是中国民间舞出身。他是怎样从一个“外行”变成“内行”的呢?

作为李承祥的亲密战友,著名芭蕾舞剧编导蒋祖慧将个中原因概括为4个字——勤学苦练。1957年,李承祥在苏联专家古雪夫任教的第二届编导训练班担任助教。据蒋祖慧回忆,当时古雪夫上舞蹈课的时候,李承祥不仅跟着演员一块上,还做了详细的记录。后来排演《天鹅湖》的时候,他细致地分析了第二幕的整个编排,把仙女们的动作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全部记了下来。“他努力地学习芭蕾舞,让自己真正成了芭蕾的内行。”蒋祖慧对李承祥的学习精神十分钦佩。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欧建平也有相似的回忆。“每逢国外顶尖芭蕾舞团来中国演出,李老师会把整个舞剧拿来分析,每一幕、每一个舞段多少分多少秒,清清楚楚地记下来。今天我们做研究也没能把所有的经典舞剧分析得这么细致。”欧建平说,“很少有人下这种功夫,但李老师做了,他是真正的‘大手笔、小细节’!”

“艺术来自人民,必将奉献给人民”,这是李承祥人生信条,他常用这句话自勉并勉励后辈。

“向生活学习,把生活的东西用到舞蹈中,这也是他长期从事民间舞创作积累的心得。”蒋祖慧说,演员去部队锻炼,老李就向演员请教:“你们在部队怎么排舞蹈?刺杀操怎么练的?”甚至把演员的经验用在了《红色娘子军》的排练中。

鼓励后进的老前辈

好编导能够成就舞蹈演员,对于这一点,舞蹈艺术家陈爱莲非常认同。她是《鱼美人》的第一位女主角,剧中李承祥编排的一段鱼美人和山妖的双人舞是陈爱莲的挚爱。“中国舞剧有一个缺憾——双人舞很难拿出来独立表演,因为不易出彩。”陈爱莲说,在1995年中国舞蹈家协会组织的《金秋风韵》舞蹈晚会上,她特意挑选了这一段,长达9分钟的表演,舞台下响起的十几次掌声令她记忆犹新。“一个舞蹈演员的表演是二度创作,但作品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作品就谈不上二度创作。我在《鱼美人》里的成功是因为我非常幸运,有这样一个作品给我一片天地,让我可以尽情发挥。”

谈起和李承祥的合作,中央芭蕾舞团原党委书记、副团长黄民暄称“我们跟着老李排练都觉得受益匪浅”。当初排练《红色娘子军》,李承祥授意大家自己创作,演员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一帮奴隶冲出来,分成6个队,每一队有一个人主说自己在监狱里受的苦;红军战士以不同的姿态呈现自己受的伤,大家下决心抓坏人、求解放。“每段编完以后由老李来看,这个地方好,那个地方不好,怎么改,最终定稿,我们那个版本特别精彩。”黄民暄说,“老李有一个特点,在他的排练场甭管多乱,他从来没发过脾气,奇了!在尴尬的时候,他可能一句玩笑就化解掉了,所以大家都愿意老李来排练。”

李承祥不仅给年轻人锻炼的机会,还尽可能地给他们指点和鼓励。中央芭蕾舞团原首席主演孙杰回忆起自己初入舞团时的情景,那是他第一次和冯英合作演出李承祥的作品《林黛玉》,彩排的时候特别紧张。“这时,一只大手从后面伸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小孙,别紧张,你一定能演好的!’”孙杰说,“李老师当时的鼓励一直激励着我。如今,我从一名演员成为一名教师,我一定会把李老师的精神带进我的教室里,带给我的学生们。”

鞠躬尽瘁的好领导

“在追思会上,听到他有那么多官衔,我感觉很吃惊。在我心目中,他就是我们创作组的一个编导,是我们特别好的战友、同志、大哥哥。他没有一点官架子,我们也没把他当成‘官’。”蒋祖慧动情地说。

李承祥常常说:“我们每排演一个舞剧,就要动员全团的人力物力,所以每排一个舞剧我们要非常慎重,要和全体成员一起讨论,可行性怎么样、思想性怎么样、舞蹈性怎么样。”在赵汝蘅心目中,他是一直都是一位睿智幽默,有文化底蕴,有丰富生活历练,又能掌控大局的编导和团长。

“老同志都叫他老李,他喜欢人家叫他老李,他爱剧团的每一个人。”中央芭蕾舞团一位退休的老演员激动地谈起一件往事。上世纪80年代艺术院团精简机构,大家朝不保夕,但是老李顶住压力,中央芭蕾舞团一个人都没有走。有人说他胆子大,他却说:“当时我们一个人只挣几十块钱,我把人家裁了,不就把人家饭碗砸了吗?”在中芭人眼中,他是一个永远值得怀念的长辈。

即便是退休之后,李承祥仍心心念念团里的改革。团里演出的作品,只要他看了就加以点评,他说:“作为中央芭蕾舞团的一名老团员,我虽然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但始终将芭蕾舞看作是自己的归宿,时刻关注着芭蕾艺术的每一点成绩并由衷感到欣慰。”

“我们追忆老李,其实是希望团里的年轻人记住中芭的历史,希望老李这面旗帜所代表的精神如同接力棒一样,代代相传。” 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说,希望在一代代芭蕾人的努力下,打造出中国芭蕾的独立风格,形成中国芭蕾学派,用芭蕾艺术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老李,编导,,中国 老李 编导
下一篇:40年40人——中国动漫首次发布致敬名单_漫画-动画-导演||上一篇: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寒冬_故宫博物院-北京画院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作品-中国-展览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