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浙博跨年大展呈现_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佛教文化艺术_佛教文化-出土-云冈石窟-北魏

编辑:王璐 来源:美术报 
 
北魏~东魏石雕彩绘一佛二菩萨立像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青州博物馆藏​11月29日,一带一路佛教文化

Iw2p3CUrgpOF4on6lp3lfadT5TopxpCoO7uyudD7.jpg

北魏~东魏 石雕彩绘一佛二菩萨立像 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 青州博物馆藏

​11月29日,一带一路佛教文化艺术特展:“佛影灵奇——十六国至五代佛教金铜造像”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隆重开幕,展览展出来自全国49家文博单位的珍贵文物360件,以中国境内14个省市区出土的十六国至宋初吴越国时期的金铜造像为重点,展示两千年来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佛教的基本面貌以及浙江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

佛教起源于印度,在两汉之际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内地。两千年来,佛教逐渐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佛教艺术品也已成为中华文明绚烂的瑰宝。十六国至五代的中古时期,由于供奉和礼拜之需,铸造金铜造像蔚然成风、绵延不绝,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汉传金铜造像艺术,是中国佛教造像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览分序厅、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尾厅五个部分,以时代为序,重点从“十六国至隋代”“大一统的唐代”“五代时期”三个历史时期梳理汉传佛教金铜造像的时代特色与发展脉络。特别难得的是,本次展览首次将零散分布在全国文博单位的十六国至五代佛教金铜造像,集结到浙江省博物馆作整体展示,展品精品纷呈,几乎囊括了中国境内出土的早期金铜造像,包括众多纪年造像。

在序厅中展出的宁波南宋天封塔地宫出土的统一新罗时期金铜佛立像,确立了明州在一带一路佛教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是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实物见证。展厅出口位置展出了本次展览体量最大的单件展品,河南博物院收藏的隋开皇二年(582)荀国丑石造像(高190、宽100、厚40厘米,重约1吨),意在展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南北方佛教文化的持续交流与传播。

此外,观众还可以在浙博武林馆区一楼大厅看到3D打印成原样模型的大同云冈石窟第13窟过去七佛立像,由山西云冈石窟研究院特意制作,长9、高3米,是一组北魏平城迁洛前深受南方佛教艺术影响的作品。展览将至2019年2月28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出土,云冈石窟,北魏,一带一路,佛教文化,出土 云冈石窟 北魏 一带一路 佛教文化
下一篇:展青春风采_扬传统文化_全国第二届大学生书法篆刻作品展_作品-典籍-党组||上一篇:书法有其独特的表达_独立性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