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时运不佳的暮年龙泉窑_瓷器-明代-元代

编辑:杨晓萌 来源:中国文物网 
 
明代是龙泉窑的暮年之期,也是从一个新的高峰急转直下的转折期。自明朝中期之后,龙泉窑规模逐步缩减,渐渐

明代是龙泉窑的暮年之期,也是从一个新的高峰急转直下的转折期。自明朝中期之后,龙泉窑规模逐步缩减,渐渐失去影响力。那么这一时期龙泉窑的发展过程如何?具有哪些主要特征?又为何突然停烧官器,走向衰败?

烧造官窑瓷器

明代早期是龙泉窑生产史上与皇宫关系最密切的时期,从洪武时期处州就开始承担为皇室烧造瓷器的任务。《大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需要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一明代瓷器烧造对器形、纹饰要先制样,还要对所需的人工、物料有预算;二洪武时期原规划要在京师自行建窑烧造,如果数量不大就送到饶州府、处州府等地烧造。当时的景德镇就处于饶州府,龙泉窑中心在处州府。自元代以来,景德镇瓷器与龙泉青瓷占据制瓷业龙头,把文献中的“饶、处等府”狭义地理解为“景德镇”和“龙泉窑”也是合适的。据考古资料表明,在枫洞岩窑出土的一些明代早期龙泉青瓷标本与景德镇御窑场同类的瓷器造型与纹样非常相似,各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品也有同样的倾向。所以,两处窑场依据的应该就是朝廷颁下来的“官样”。这进一步印证龙泉窑在明代早期为宫廷烧造瓷器。这一时期官器的图案密布,雕刻严谨,造型规矩,釉色碧绿,是龙泉窑烧制青瓷的又一个高峰。

特征变化

明代处州龙泉窑瓷器在器型样式上有其自身特点:如盘碗之类,元代盘碗的圈足一般比较小,而明早期处州龙泉窑瓷器盘碗在圈足形制上有所改进,盘一般为广底,浅圈足,碗的足径也有所增大;元代最为流行的圆口折沿盘这时期并不多见,此时的大盘有折沿的大都作菱口,圆口的没有折沿,而且胎普通比元代厚重。又如玉壶春瓶,与元代玉壶春瓶比,其颈短腹硕的特征特别明显,元代的玉壶春形制比例更接近宋代,相比之下明代龙泉窑玉壶春瓶更显得雍容大度。

明早期龙泉窑器则常常以刻花为饰,层层装饰,花纹、图案密布器身。刻画纹饰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虽然花卉纹是常用来装饰的主题,比如蕉叶纹、牡丹纹之类在元代龙泉窑器物上也并不少见,但一些细节的处理手法出现明显差异。大部分纹样品种如芍药、山茶、枇杷、荔枝、仙桃、串枝葡萄等都在元代的龙泉青瓷当中没有出现。特别是折枝果纹,在明代以前的龙泉窑器物装饰纹样里从未见过。

明代以前龙泉青瓷的烧成温度通常不高于1250℃,介于生烧与微生烧之间,所以其胎质大多不太致密。而明早期龙泉窑枫洞岩窑瓷器的胎体比之前的龙泉窑更加细密坚致,瓷器胎体质量的提高说明烧成温度得到了提高。龙泉窑传统特色是在胎中加入较多紫金土原料,胎的色调对釉呈色有一定的衬托作用,从而使釉面显得更有玉质感;此外,一定量的紫金土可降低其烧成温度,如果瓷胎中加入过量紫金土将容易导致器物变形,不易烧造大型器物。龙泉生产的粉青釉、梅子青釉先低温素烧,再多次上釉、多次烧造。由于釉层加厚,釉中的气泡对光线形成一定的散射,使得瓷器表面产生一种玉质感的效果。明早期龙泉窑枫洞岩窑类型的器物,一改以往龙泉青瓷的传统特色,釉面玻化程度提高,器表的光感变强,彻底失去了龙泉窑青瓷一直以来的釉面失透和玉质感的效果,而被一种苍翠欲滴的透亮感所代替,与当时流行的景德镇的陶瓷釉面感接近。明早期龙泉窑烧造的官器品质上佳,但是民窑瓷器与官窑瓷器就已存在质的差距,民窑胎体粗劣,刻花大都草率随意,而官器则精益求精。

明中后期整体质量下降,胎厚釉薄,品质日渐粗糙。再度民窑化的龙泉产区,几乎再也见不到如枫洞岩窑出产的器物。明后期釉色多数浑浊晦暗,呈青色、茶叶末等色,器底往往不施釉。

“失宠”导火索

龙泉窑生产明代宫廷用瓷的年代下限,一般认为是在明中期英宗天顺末年。原因可能是多方面因素,首先,地理环境的因素,元明时期景德镇已经与龙泉同为著名的制瓷重地,但是景德镇交通便利、龙泉窑深处深山交通不便;其次,景德镇不断有新品种产出,白瓷、青花、釉里红等,人们将注意力转向器物表面的装饰,彩瓷的出现使人们的审美偏爱更加明显;此外,到成化年间,景德镇官窑仿制青釉的制瓷工艺已经达到一定的标准,完全能代替龙泉官窑烧制祭天用的青瓷器。龙泉窑青瓷优势殆尽。最致命的是明英宗正统年间的矿工起义,矿工起义军控制浙、赣、闽三省边境,龙泉窑因此与官方中断联系。此次起义从正统九年(1444年)持续到景泰元年(1450年),长达6年久。成化皇帝在天顺八年发布的诏书,此后中央政府的文书中再没有关于处州龙泉窑的记录,官方从此不再指定龙泉窑烧制官方瓷器。龙泉窑只生产民用青瓷,由于没有精美、有特色的瓷器创烧。

总之,明代龙泉窑虽创造青瓷的一个新的高峰,但时运不佳,影响力与创造力也大大减弱。也许没有这场六年的起义之战,龙泉窑依旧为明皇室烧制官器,与景德镇一较高下,继续曾经的辉煌。但是龙泉青瓷的地位下滑主要是被时代审美所抛弃。在追逐景德镇的步伐之时,慢慢失去自我,又无创新,颓态成为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元代至明早期龙泉窑官样瓷器初考》吴宁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3年

2、《明代龙泉窑青瓷分期研究》陈扬 东方博物2016年第03期第60辑


关键字: 内容标签:瓷器,明代,元代,龙泉窑,瓷器 明代 元代 龙泉窑
下一篇:《爱我西藏》美术作品展在上海盛大开幕_乐而忘返-民主改革-展览||上一篇:互联网正在改变传统艺术_传统-互联网-观众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